如果你觉得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工资涨了还是不够用?那说明你出现了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是人的一种心理错觉,即决策时只看到货币的名义价值,而忽视了实际购力的变化。也就是说,你眼里的那点钞票和纸币,但是他们却在你不知不觉中变得廉价。所以这时候很多人就走入了理财的误区。
1.惨痛教训
对普通人来说,什么才是顶级的理财方式?
答案是:不理财。
站在历史的维度,普通人可以理财带来的惨痛教训非常多。
有这样一个案例:
有个波兰服装商决定退出服装行业,他把100套衣服卖掉,得到了10万波兰马克,然后用这笔钱投资三年期“安全”抵押贷款,年回报率6%。
这个回报率不低了吧?是不是你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么高的保本理财产品了?
三年期满后,他得到了1.8万波兰马克利息,也拿回了本金10万波兰马克。
按理说,这是一次合格的理财行为。
但是,等他拿到11.8万波兰马克的时候,这些钱只能买一套衣服。
名义上,他得到了6%的年回报率;但实际上,他失去了几乎所有本金和利息。
同样,在柏林,一位著名教授靠卖书发了一笔小财。他把这笔钱投资于所谓的“安全”债券,期望靠利息生活。可是,在通货膨胀期结束后,他发现自己一辈子积累的全部财产,竟然买不起一张邮票。
最终,这个教授破产了。
不是因为对方没有兑现付款承诺,也不是因为商品稀缺从而变得昂贵,也不是因为他当时的判断不好;而是因为当时通货膨胀使马克的购买力几乎降到了零。
2.通货膨胀
就普通人那点理财意识和理财知识,是无法对抗通货膨胀的。
比如,某人以前一年的收入为2000美元,现在一年为4000美元,而且他的消费习惯没有改变,以前买什么,现在还买什么。
假设这些商品的价格为以前的两倍,那么他现在的情况不会比以前差,当然也不会比以前好。
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现在的1美元,只能买到原来1美元买到的一半,然而他现在的收入也是原来的两倍,因此,他的实际情况并没有改变。
也就是说,钱就是那些钱,但是他们的购买力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不断降低。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它跟货币总数以及货币的循环效率直接相关。
假设,美国一年流通的货币总计约为9 000亿美元。而现有的“货币”总数,仅约300亿美元。因此,为了完成商品流通,每年必须进行大约30次以上的货币循环。
但是因为战争、瘟疫、灾害等问题造成了货币循环效率变低,或者货币的总数量变多,那么就会带来货物价格上升,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货膨胀。
3.理财
简单讲,如果用更多的钱购买相同量的产品,商品的价格就必须上涨,就像在同一片面包上涂抹更多的黄油一样,它必须涂得更厚,这种厚度代表价格水平,面包代表商品数量。然后,再次假设商品流通量保持不变,但货币流通量减少,那么价格水平将下降。如果将较少的黄油涂在同一片面包上,你将不得不涂得更薄。
接下来,我们换个角度:假设货币流通量保持不变,而商品流通量增加。这样,价格水平会下降;因为等量的黄油涂在更大的面包上,黄油层必定变薄。
最后,再次假设货币流通量保持不变,而商品流通量减少。那么价格水平将上升;因为等量的黄油涂在较小的面包上,黄油层必定变厚。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我们不要研究黄油厚了还是薄了。这些东西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做的是想方设法成为抹黄油的人,也就是提升自己的商业认知,增强自己的赚钱能力。最好的理财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只有这样,不管到什么时候,你都不用去银行卡上的余额,不用去管高了还是低了。
总结一下,货币给我们制造的幻觉是:它是你的依靠,它是你生命的保障。但其实,它只是你生产力在生产资料上的折射而已。更重要的是,通货膨胀会不断稀释你的钱。而只有你的能力才是真正的人生保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