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母亲中耳炎发作,不得不一天挂两次吊瓶,干了一辈子医护,打个点滴还是不在话下的。
可是每天只能右手扎左手,一天两次,一周后,就只能扎脚上了,左手手背上的血管一片淤青,而家门口就有社区卫生所,五块钱就OK了。
我打电话劝她还是让人家扎吧,
“打一次要五块呢,咱家还有输液管和注射器,等我把它们都用完再去。”
“干嘛受这罪,那么多退休金,留着干嘛呀?”
“没事儿,你别管了,过几天就好。”
像母亲这样扎的如此频繁,血管又细,做个留置针头应该会方便很多,血管扎一次就有一次的损害,而她只考虑节约,不考虑成本。
无独有偶。朋友送了她几袋海米,家人都嫌腥,没人吃,她就包在包子馅儿里,仍然不受欢迎。
于是自己每天吃几个强行消化掉,“吃”本来是件愉快的事,但为了节约,愉快算什么鬼?忍受吃下去才是取得伟大胜利!
过期的面包,我不拆包直接扔垃圾桶,转眼不见了——母亲吃了!她不会考虑过期的食物会对健康造成隐患,只想不可以浪费。
所以,我以后只好单独转移,偷偷扔掉。劝了很多次,她固执地说,他们那一代出生的人不能看到浪费,还说我们这些人都是一群享乐主义者。
这样将就的节约模式,造成了她生活中其他方面也有很多无谓的牺牲,痛苦和更大的损失。
她的一个关系一般的同学,借了她几万元,迟迟不还,而母亲却抹不开面子,怕失去这份不怎么样的情谊,更怕得罪人,不好意思催,就是打电话,也是好像自己理亏一样。
做人做事都尽量多付出,唯恐自己占了便宜,怕让别人看不起说闲话,吃哑巴亏却不挑明地说。
然而心态却摆不正,独自生闷气,想不通别人为何要这样辜负自己?母亲常说“将心比心”。
殊不知三观不同,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工作环境、觉悟、境界、底线均不同,怎么比?
但她仍反复纠结着,苦闷着,在自我设限的怪圈里出不来。
母亲是大姐,下面两个妹妹两个弟弟。小时候自然干活儿多,苦吃的多,凡事让着弟妹,好吃好喝留给弟妹,有闲钱买新衣也先仅着弟妹,然而就这样仍免不了挨打受骂。(没办法,姥姥那个年代的人字都不认识,教育上就别要求太高了)
所以母亲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讨好型人格。苦都自己吃,累都自己受,只要被人夸“懂事,是好姑娘”,就值了。
或许,是从小受控制太多,她渐渐形成一种反控制人格,对领导,对长辈尊敬、忍让、言听计从,可对自己弟弟妹妹,对我们这些晚辈,那可是说一不二,姨姨舅舅,有时候像个小孩子一样被她训。
对我发火,那更是稀松平常。
人都是需要平衡的,她在外受的委屈,以发号施令的方式释放在我的身上。这是不是和姥姥当年,挨姥爷打骂,又拿母亲出气如出一辙?原生家庭的烙印多么可怕!
上初中后,印象中几乎每天或隔天,我都会被她责备训斥。各种原因,考试,穿戴,交友,只要她看不顺眼。
我回家说老师对某个学生不公平,结果被一顿臭骂,说我不知好歹——母亲心中的老师都是完人!而从此我再也不会和她讲心里话了。
我用零花钱偷偷买个花卡子,她发现训我讲吃讲穿,不务正业。我只好藏在书包里,上学走出很远才戴上,放学路上再摘下来;男生送我贺年卡,从来不敢拿回家,那纯粹就是颗手榴弹好吧!
偷偷买件裙子穿在身上,装着若无其事从屋里走出来,结果被骂得狗血淋头差点挨打,然后痛哭流涕地写了封检讨书,......
这些事情我现在向她提起,很想知道当时她的初衷究竟是什么?而她却说不记得了,最后还不高兴说我找她秋后算账——怎么都不记着她的好呢?
有句话叫做:“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毕业后,我和母亲的矛盾,每星期每个月都在加深,父母一同对我无休止地指责训斥,冷若冰霜,家里没有温暖,尽管我也是个独生女,却完全找不到关心和理解,她一句话“都是在为你好!”
我每次去找闺蜜都要倾诉一番,大哭一场。看到闺蜜的妈妈居然可以给她路费让她去找远方的男友相聚。我震惊了。于我,那只能是个传说。
最终找不到温暖的我,轻易地就爱上一个异地的渣男,并誓死捍卫“爱情”。母亲差点儿气疯,动员全家人,包括姥姥家奶奶家,所有人对我进行阻拦。当然,这正是上演“忠贞”爱情的最好桥段!
我演得死去活来,过瘾极了!
最后,她不再管我。
巴特!一结婚我就后悔了!
我开始和母亲一样忍耐,吃苦,退让,妥协,被对方步步紧逼,我不断的将就着自己的青春,透支着女人的贤良美德,并按照母亲的嘱托“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把自己过成一块抹布。十年后,我带着儿子身心俱疲地逃出了火坑,孑然一身。
这下母亲大病一场,差点没精神分裂。她觉得我只要在“围城”里,至少别人是认可的——就是好的结果。可我偏不,好在我内心从小受虐,也够强大。我极快地从痛苦中走出来,快得我自己都要膜拜我自己。
现在我经济独立,儿子乖巧,我个人专修琴棋书画,专攻摄影旅行,过得活色生香,好不自在!
可老妈仍然希望有个男人来“管”我,并总说是我把她气成这个样子的。
没办法,限于各个方面意识不足,认知缺失,我也不和她再讲道理。
她只相信节约、受苦、忍耐(当然是对别人),都是美德,这样将就自己,并不是真的委屈自己,照亮别人。说白了还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得到他人的正面评价,。
她对朋友,对同事,对同学,那真是“春天般的温暖”呵!
我上学时带女同学来家里玩儿,她对同学嘘寒问暖,柔声细语,我简直难以置信,母亲还有如此煦暖的春风吻上众人的脸,心里悄然生出阵阵嫉妒、委屈还有团团疑云、大惑不解。
当时的我并不明白,母亲认为我是她的随心所欲,所以我也需要牺牲一些,比如忍受她的不分黑白、没头没脑的训斥,她的随心所欲——因为她从来不必“讨好”我,从来不需要得到我的正面认可。
当然,鉴于母亲那个年代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教育水平,原生家庭造成的影响我都无法掌控。我能掌控的是自己不再受我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为儿子带来最少伤害,最大的尊重和理解。
因此在个人经济允许的条件下,从物质到精神,我给儿子也给自己最好的享受。
我给他报很好的学习班,也会给自己办健身卡,儿子去上围棋课,我就在附近做瑜伽;
给他买最爱的乐高,我也会给自己配支想要的镜头;
给他买成套的图书,我也会买成打的面膜.......
我不要节约自己,将就自己,然后可以在儿子调皮捣蛋,或者没有好成绩时,满腹怨气且理直气壮的数落他,“老娘为了您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你却这样回报我!”
我不要因为自己的将就而把压力倾斜到孩子身上,我要给他一个宽松愉快,尊重认可的环境。让他在成年之后不会再秉承这些将就的“美德”,不断讨好别人,委屈自己,降低底线,打折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