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休息在外办私事,等待间歇安静的看书,认真专注,不由的怀疑这是真的我吗,哈哈,读书习惯初养成!
秋叶先生的树读法,即主题阅读,能快速集中专攻一个领域,先列提纲、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用通读法与部分精读去填充每个树枝,最后查漏补缺,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回忆之前的碎片时间要么刷朋友圈,要么玩游戏,要么购物,要么看新闻⋯接受碎片的讯息,一时的娱乐和共鸣,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现在则不然,有了近期阅读主题,碎片时间续啃片段文字,填充到树枝上,既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有能有效阅读。我想这种方式应该还可以用在其他重要而非紧急的主题事情上,比如近期集中与远方朋友或导师或家人问好,专业学习等。
秋叶先生的图解法咋看没啥新颖,用思维导图.PPT等图文形式输出思维框架和思考的内容,题为插曲,是因为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关于柴静对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认为柴静的演讲结构可以用麦肯锡顾问的《金字塔原理》里的SCQA结构解释。
情境(Situation):由大家熟悉的情景引入...
冲突(Complication):这会带来怎样的矛盾?
问题(Question):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案(Answer):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不过SCQA结构是可以在实际使用的时候进行顺序调整,柴静用的其实是SQCA顺序。
这个引起了我的关注,搜索关于麦肯锡金字塔原理.关于SCQA结构,对于思维混乱.语言组织能力差的理科脑的我启发很大,提炼中心思想,分类组织材料,找到某种内在关系给材料分类,如果需要理解的内容超过7个层次,就需要建立树形结构降低理解难度,还有就是疑问式回答,互相穷尽,彼此独立,还能从纵向和横向上检验自己的思路!对于SCQA结构真是写作演讲等输出时的好方法,找到了下次小分享的输出方法,窃喜!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