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说到在一个诗词精读打卡营,连续、坚持听古诗,并在朋友圈打卡(其实是帮发起活动的平台免费宣传),达到一定天数,可以免费领书,连续210天坚持听古诗,可以退还当初的“学费”。
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听了古诗,忘了把链接发到朋友圈打卡,或是自以为分享到朋友圈了,但朋友圈没有显示分享,也有的人,为了保证“是连续、坚持打的卡”,就另外交费“补打卡”。
总之,做那么多,目的只有一个,证明自己是连续在听古诗,并坚持一天不断地打了卡,就是为了积累到一定天数,等着免费领书的。
本来活动最初能吸引人,就是这个“免费领书”最吸睛,大家为了能在审核的时候,达到要求,可谓是兢兢业业 ,一天不落地打卡。
后来,微信政策有变,禁止朋友圈以打卡的名义发营销的链接,所以发起活动的平台,改变了策略,规定可以不用发朋友圈,只要每天认真听了古诗,后台数据会有记录,到时也可以领书。
再后来,因为大家都不发朋友圈,“免费宣传”也停止了,活动的发起方,又新加了规定:邀请好友参与这个活动,邀请方和被邀请方都可以再领一套书。
活动是真不错的,说是公益性的,因为有很多赠书,但就是规则太多,有的人就搞不清楚了。
于是,有了抱怨,有了不解,有人忿忿不平,说是掉进了泥沼,表示不太相信他们活动的目的。
其实怎么说呢,玩游戏就要遵守游戏规则,参加人家的活动,就相当于默认了人家的活动条件和要求,只是大环境、大政策有变,人家在不违反大规定的前提下,自己调整内部小规则,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当初是为了免费领书,就更应该遵守他们的规则,何况人家也给出了“偶尔忘记打卡”的补救措施,我们照做便是。
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自己没有做到, 不是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吗?跟活动方较劲,有啥意义?
如果参与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孩子多听听古诗,那么偶尔忘记打卡,或者领不到书了,那也不必耿耿于怀。反正古诗是一首都不会落下的,今天忘了听,明天还可以再重听的。
加过很多群,班级群、读书群、学习群之类的,群里的管理人员,或是举办活动的人,发通知或活动规则的时候,总是有那么几个人,好像听不懂,根本不管规则或要求,按自己的意愿行动,结果与活动效果不太相符合,就觉得对方把规则弄复杂了。
他们有没有反思过,群里几十号、上百号人,为什么偏偏就你们几个会整得不明不白,如果人家的规则太复杂,那是不是应该很多人都不理解,相反,再复杂的活动,如果只有几个人不懂,那说明,很多人都是能弄懂的。
如果为了这点小事,没有弄明白来听古诗、学习的真正意义,那么可能就背离了自己学习的初衷。
目标都不明标,那自己到底在计较什么?
自己还是得反思一下。
就算活动方有错,咱也不能因为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让自己不痛快,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