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时间不久,依靠真诚和有趣也积累了一些关注。经常会在后台收到留言问能不能赚钱,如果在3年前我会觉得说依靠新媒体写作赚钱绝不是一件难事儿。
但现在新媒体行业的风口已过,内容创业更是一片红海。如果以流量和变现为结果导向的话,我的做法不可不谓不自量力。那么我写作目的又是什么?
01 记录
去年冬天,我随外婆一起拜访老家一亲戚。她人很好,席间不停招呼我吃水果。听说年轻的时候也是个能干的女人,只是如今上了年华面容憔悴。我问外婆为何带我去看望她,外婆说那人得了癌症,半只脚已踏入地府。果然没过多久,我便得知那位亲戚离世的消息。
想来人与世界的联系,可以如此脆弱。像茫茫大海上一叶扁舟,无外乎抵达彼岸或倾覆海底。
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写过这样的话:有时候进入一个幻境,看完一场电影,参加一个婚礼,听到一首音乐,会处在一种感动中,总觉得想要做些什么,更热爱生活,或者活出伟大。然后,我们睡了一觉,又回到了日常。
感动是会忘记的,记忆也会变得缥缈起来。有时候不经意间读到一篇文章,似有电流流过身体,会让人产生触电般的顿悟!而那样的感受不记录下来,对短暂人生的停留而言似乎是一种缺憾。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发朋友圈,大家在逐渐变得成熟的同时,也在渐行渐远。互联网加速了讯息传输的速度,降低了人和人沟通的成本。看似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但这触手可及的链接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
于是我用写作的方式,记录生活中那些“触电”的瞬间,心流交汇的时刻。颓败也好,巅峰也罢,都让他们凝注在一篇篇文章里,以供自省。
昨晚夜里醒来,我起床关灯,竟发现窗外骤雨如注。我想起李商隐笔下的巴山夜雨,一时勾起乡愁。好像唐朝诗人都擅写乡愁,李白一首「静夜思」传唱至今。
听蒋勋讲中国文学,了解到原来李白的家乡在中亚碎叶城,属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自小逐水草而居的李白,诗词里尽是游牧民族的开阔与豁达。入唐以后几经辗转,遂写下歌颂友情和思乡的千古绝唱。
我记下成都平原上的那个雨夜,梦里全是唐朝诗人的样子。
02 输出倒逼输入,让我更好的阅读
因为写作的原因,我不得不大量的阅读。有人说,读过100本书才能写成1本。写作是一个放电过程,持续的写作输出需要长期稳定的阅读输入来给自己充电。
我不再使用以前的阅读方法,拿到一本书就从第一页开始,逐字逐句从头到尾的“扫描”。而是学会从封、目、序、尾的结构上把握一本书的脉络,学会带有“目的性”的高效阅读方式。
开始写作之后,不管是阅读量,还是阅读的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曾掉过几个阅读的坑,比如一味地追求阅读速度。而忽略了真正高效的阅读,是专注到忘我的。当读到一本能与自己产生“心流”的书时,会让人忘记时间的流动,根本感受不到快慢。
因此,找到使自己专注阅读的状态,比一味追求速度要重要得多!
黄执中说学习最高效的方法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他说“读一本书,是为了读别的书”。让我对阅读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所认为高效的阅读,一定是能够有效地指导当下行动的阅读。不改变思想的阅读是自我催眠,不改变行动的阅读是自我逃避。改变思想,继而改变行动。
我们学到的、记住的不叫知识;改变我们行为的才叫知识!孔乙己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4种写法,对现实的生活又有多少助益呢?
03 写作是思维的结构化过程
这世界上最硬的和最软的两种物质,金刚石和石墨。它们都是碳素单质,就因为元素间结构的不同,导致呈现的状态天差地别。可见结构的重要性。
写作就是把我们脑海里杂乱无序的思维,结构化表达出来的过程。开始写作以来,我得到的最大提升便是学会了画思维导图。
现实中我们经常评价一个人很聪明,但如何具体地界定往往没有足够量化的指标。李笑来提供了一种观点:一个人脑海里拥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以及概念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联系,决定了这个人的聪明程度。
写文章经常需要了解一个陌生的领域。第一步便是学习新领域里的基本概念和规则。结构化的思维方法,对我更好更快地融入到新领域的学习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通过在简书发表文章,我练习和掌握了很多思维结构的方法,精进了自己的写作和表达。在厘清一些关键信息的同时,也注意到概念间的重要联系。
如果说阅读是信息的获取过程,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处理过程。一篇没有逻辑框架支撑的文章,不是一篇足够好的文章。而文章背后的逻辑,往往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的体现。
04 提升自我认知
傅盛认为,人与人的根本区别在于认知的区别。一个人的认知有四种状态: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以为是
知道自己不知道——空杯心态
知道自己知道——懂得规律
不知道自己知道——最高境界
有的人花了很长的是时间,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的是什么,不想要什么。马克思花了40年时间写「资本论」,胡建彪到了40岁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自我认知的目的在于自我成长,那些很优秀的人自我认知都是非常清晰。要有很强的自我认知,才能做到内心世界的平静和从容,不会被他人的评价轻易影响,也不会轻易的judge他人。
我很庆幸,通过写作的方式,可以逐渐走进自己,了解自己。如我之前发过的一篇自我剖析的文章:这些年我走过的弯路。
接受不可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这话知易行难。如何区分二者仍需要足够的智慧和积累。
这是一个信息过载的世界,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大量讯息在发生交互,人体内的细胞也在不停的更迭。每一个链接,都是通向新世界的窗口。
而写作,是抵达自己的最好方式。
05 平凡生活的一场冒险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向外部世界追寻、向内心深处探索的过程。人的幸福永远来源于两方面,外界的评价和自我的打分。只是这比例因人而异。
过度的在乎外界的评价,会遗失掉自我;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则会变成一个妄人。所以人是一种很纠结的物种,整个生命周期都在这二者之间摇摆。
写作这件事,对我来说也是一场冒险。选择发出声音,表达观点,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因为一旦做这件事情必将面临来自外界和自我的评价。
好在这场冒险也会随机发放奖励,之前的一篇文章 《如果王家卫来导悟空传》发在简书上,日阅读7000+ ,有幸还上了banner。
我想,这就是冒险的美妙之处。在荆棘丛生的密林里,会有各种奇珍异兽出没,也有清泉和宝箱。
想起秦末刘邦在去往咸阳的古道上偶遇秦始皇出游,无意间瞥见始皇帝的侧脸,不由得称赞道:大丈夫生当如此啊!那份豪迈令人感动,后落草为王,据汉中反暴秦,开辟大汉江山。初衷不就是缘起一场冒险吗!
06 抵达内心世界的平静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年轻人在焦虑,中产也在焦虑。人们得到的越来越多,得到的越来越快。互联网将人们带向越来越远的地方。
人类的焦虑变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各种各样的商人在里面兜售各种“药剂”。北京的中产阶级每5分钟焦虑一下就能造就了一篇10W+的软文。
我看到周围的好多人都是那么用力地在生活,朝九晚六之后去健身,周末去补课充电,讨论宏观经济,学习金融投资,看书、旅行、考证、换工作。生活就像电台节目一样不停切换各种频道。
我们时刻处于亢奋的状态,微博、微信、知乎上面的各种讯息刺激我们的眼球,后台大数据分析得出我们的偏好后不停推送相关的内容,我们被淹没在茫茫的信息海洋里。
这个时代正在竭尽所能地“溺爱”我们,尽管方式显得有些粗暴。直到有个细微的声音发出来: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然后频率消失在宇宙尽头。
黑白电视的「雪花点」如同电视机上的“雪花点”,有1%来源于宇宙大爆炸的辐射。这频率竟能穿越137亿年的时空,让我们每个人都目睹宇宙大爆炸的残迹。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我偏爱看科幻片,最爱「星际迷航」系列。其中一个剧集,进取号舰长的台词是这样讲:我们都是探险家,受到内心的驱策想要了解地平线外的世界、海岸线外的世界,然而,我经历的越多,就越懂得无论我们去到多远,无论我们飞得多快,最有意义的发现,并不在下一颗星辰之外,它在我们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