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那一天不再遥远

当那一天不再遥远

作者: Decker_033e | 来源:发表于2020-01-10 21:27 被阅读0次

    #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大学的道路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看一眼前方的同时,是不是的停下来回头看看。仿佛是一种回味,也是一种追逐。独处的时间久了,会让一个人变得忧郁,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开始对任何事情变的冷淡起来。感觉周围的人是那么的多余,周围的景色也开始变的那么碍眼,没有经历过忧郁的人,不会明白在心理极度痛苦状态下的感受。

    大学生这个词在当今已经被用滥了,凡是高中毕业的人皆可以成为大学生,并以大学生自诩。时间久了,就给我们的大学生扣上了泛滥的名头。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我十多岁的时候,大学生在我们当时的概念是高级知识份子,能够有大学生的水平,绝对在人群中属于高智商的一类。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已经不在属于精英教育,开始向大众化教育发展,不能说这不是一件好事情。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虽然你进入了大学,但是是不是你就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呢?

    小曾是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入到名牌大学的。在小曾的省份,大学还是会按照A+类,A类这样的概念来区分。小曾能考入大学不得不说是和小曾的努力分不开,因为地处偏远山村,本来教育水平就跟不上,每年在一百多毕业生中,能上重点的有一两个已经算非常好了,更不要说名牌大学。小曾绝对算的上是这里的佼佼者,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都是。

    大学的生活很新鲜,没有了父母的约束,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自由丰富的课余生活……这些早已经充斥着小曾以往的认识,在小曾的世界中,除了贫瘠的土地,就是那每天都不变的饭菜,对于钢琴长什么样,他没有见过,电脑也仅仅是偶尔的微机课用下,那印象中的大学应该是漂亮的图书馆,每天在那里学习,寝室也很温馨,有体贴的室友,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第一个学期,小曾学的很吃力。即便是原来的佼佼者,但学习方法的不同,老师上课方式的不同让他很多课都感觉力不从心,比如说他们的化学基础课,高中靠的是死记硬背那些公式,然后不断做题,但到大学发现这些全部都不管用了,老师上课根本不管你听不听的懂,没懂的只能记下来,前面几节课还好,还能在课后再去看看课本,但随着时间推移,发现后面的课程只要前面有一点没听懂就跟不上了……这些还不是最折磨小曾的,最让他担心的是英语,因为省份的不同,在他们省,高考听力是不计入高考总分的,只作为录取参考分。但大学的英语课已经不在是教授语法,更多的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英语课,一大半时间他都不晓得老师在说什么,反正教室的人多。期末考试已经临近,小曾选择在最后关头临时抱佛脚,把几门落下的功课在最短时间内补回来。

    像小曾这样的人,在大学并不是个例,有很多。有些人在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会选择逃避,正如大学周边的网吧永远火爆定理一样。也有些人,会像小曾一样,在用尽各种办法想努力学好,但是由于自身底子的问题,学习起来很吃力。还有一部分属于精英者,有着光鲜的外表,傲人的成绩,或许大部分人都想做第三者。

    大二是大学的转折点,很多大学在招生的时候按照大类招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以后,在大二的时候开始分专业和学习方向。其实大学对于他们来说是太陌生了,连当初他们为什么报这个专业都不晓得。有多少人是靠着父母所谓的亲朋好友的献计献策而报考的专业,因为高考完了,你就是懵的。

    一年的大学生活,并不能让你了解大学多少。有很多人觉得,大一过的很快,参加了几个社团,出去搞搞兼职,备战期末考试……就这样感觉大一的时间就过完了,你问他大一都干了什么的时候,他确实一脸茫然,当问到你们专业如何的时候,就开始侃侃而谈,但多数的侃侃而谈都来自于网络或者学长学姐的经验,但不要忘记了,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

    大一过去了,有些人开始觉悟,觉得应该为自己将来做准备,选择一份比较清晰的路线。有些人开始觉得学习跟不上了,变得慢慢惰于学习。当然还有整天沉静在各种实验中学霸……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应该去做出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将来负责。

    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位已经大学毕业几年的朋友,在聊起大学经历的时候,他最后悔的就是大学时候没有好好的利用起来多学知识。这种感觉越强烈的人,往往是在社会中晋升越快的人。这位朋友的一席话让我也很有感触,我曾经也在想,是大学高等教育出了问题,还是我们自身出了问题?

    也是这个问题,在同一位大公司创业的老板那里得到了答案。并非是教育出了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分层次的,研究型大学是做学术类的,所以他的目标就是奔着研究方向去的,本科在为研究做知识储备,研究生在为研究做技能方法储备,博士才开始真正的涉及领域研究。普通高等院校和一些大专类院校,更多的都是奔着就业,更确切的说是奔着应用领域去的,为啥一些职业院校出来的码农技术比重点本科院校出来的人写代码厉害。这个不用质疑,他们在大学三到四年的时间就学了一件事,怎么写代码,应用性很强。几万行的代码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但是重点本科院校的不同,写了多少代码,摸摸自己的胸脯都晓得是为啥了。但他也提到,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他就不去招重点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学习能力强,逻辑分析能力强,能够在产品研发,解决上帮到很大的忙。这个就是不同!

    所以,并非是你的能力由问题,而是你必须要在大二的时候给自己一个规划。多学点知识,掌握点课本之外的技能,选择很重要,但选择对了就需要你的努力了。

    大学生的沉迷,在很多时候趋向于大学管理的方式。我曾经到过很多重点院校,进校后无不充斥着慢慢的人文气息,学习时间和生活娱乐时间分开。活动时间和学习时间分开,把自己的时间和学习的时间分开。学术氛围浓厚是因为,你身边有这样的一帮朋友,有志同道合的一群人,中国人讲究“群策群力”,讲究“团结”,讲究“集体英雄主义”,所以有了这样的一群人,才有了学术氛围生长的土壤,这就是学校的底蕴。

    大三是大学生涯中最忙的一年,集中了专业课,集中了一部分的社会实践,还要有一部分的社团活动。各种的竞赛每时每刻都在充斥着你的脑袋,学校的各种项目开始启动,各种全国性的竞赛开始启动,这些都需要耗费你很大的精力去完成,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你的专业课的内容帮不上你太大的忙。就像一个数学系的学生曾经说:“虽然是数学系的,但是数学建模的所有问题都是用计算机程序来进行模拟和计算的,处理的数据都是成千上万条,仅靠人力是无法计算的,而这些计算机的水平,在大学课堂中学的完全不够用。”这就是当时他的表述。

    思考人生,开始思考下一个我。大学中很多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就如同在珠宝在你面前一般,并非所有的金子都闪闪发光,很多深埋地下,需要你不断去探索。也并非所有的事情都一帆风顺,当遇到逆流的时候,是选择放弃还是砥砺而行。在人生的道路上,各种的建议开始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在说教面前,抵不过你的一个真实行动。在结果面前,让谎言变的无处遁形。久了你就会明白,但明白了仅仅是明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那一天不再遥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or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