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家长需要增强边界意识,尊重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大部分家庭都有孩子的书房,至少也是书房、卧室一室两用的。但据案例咨询经验得知,有些孩子尽管有自己的书房,但在学习的时候,按照家长的要求,门是不能关闭的,得有利于家长随时随地进来查看孩子的动态。家长这样的做法往往让孩子们觉得很难受、憋屈。
这样的家长缺乏边界意识,容易忽略孩子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事实,不尊重孩子发展的心理需求,往往越俎代庖,以爱的名义控制着孩子。
这样做的不良影响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可能形成孩子的依赖心理、性格,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塑造,很难适应高中、大学的学习生活;二是不利于培养孩子对学习的责任感,容易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异化”思想(学习不是我的事,我成了学习的奴隶),进而消减孩子对学习的内驱力;三是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恶化亲子关系,进而引发厌学等行为。
因此,家长要明确意识到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要放心、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根据亲子双方约定的规则,在规定的时间、按照既定的方式做好作业评估,促进孩子达成学习目标。
第二,要坚持孩子为主、家长为辅的管理模式,发挥孩子学习的主体性和自觉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居家学习”与在校学习明显不同,属于更大程度上的自主学习,也是培养和提升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节点。
有效的自主学习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来维护,而一个完善的学习计划或方案应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要素:具体的学习时间、明确的学习目标、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及可行的评价方式。
因此,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来说,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比学习计划本身更重要。
在计划制定之前,家长需要向孩子声明几项原则: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计划必须由自己制订;督促、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评价学习结果是家长的权利和责任;如需必要,家长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家长要尊重孩子意愿,鼓励孩子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可以提出指导建议,但建议要少、精,不能把自己的建议变成意见强加给孩子。有的家长建议可能提得很“委婉”,他们可能会说:“嗯嗯,这个计划制定得很全面,只是这个时间再具体一些、内容再详实一些……就更好了。你是不是再重新修改一下?” 如果能切实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感受这些“委婉”的建议,就不难体会到家长对孩子的否定,从而产生挫败感。
计划制订的粗略一些不是问题,能让孩子体验到自主筹划学习的过程才是有意义的。家长只有尊重孩子对学习的自主性,才能更大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
第三,家长要和孩子约定相对明确、可行的赏罚方案。这是促进孩子高效学习的良好机制。
高效学习是辛苦的,维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既需要内驱力的发动,也离不开外部诱因的维护。对孩子来说,外部诱因主要是靠奖励和惩罚手段激发的,而无论奖励还是惩罚,都需要家长谨慎使用。
赏罚方案要事先出台,忌“马后炮”;要尊重孩子意愿协商制定,忌“家长制”作风、“一言堂”;要有奖有罚,重奖轻罚,忌“大棒政策”;要重心灵满足,轻物质奖励;要及时兑现,忌“秋后算账”;要坚决兑现,忌“说说而已”。
时间,既可以是给予孩子最好的奖励,也可以成为对孩子最有力的惩罚。有些家长会抱怨孩子作业不专心,磨蹭拖拉,殊不知,家长才是“罪魁祸首”:最初,孩子作业效率很高,一会儿就写完了,而家长担心孩子玩耍就立即布置了其他作业……久而久之,孩子就通过磨蹭拖拉来表达对家长的抗议。因此,每当孩子提前完成了规定学习任务之后,家长要允许其自主支配节省下来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其高效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相反,如果孩子未能按时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家长可以坚决剥夺其相应的休闲时间以示惩罚。
第四,家长要以身示范,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运动、娱乐。
网上有一句家教流行语“孩子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被无数网友点赞。言传不如身教,“行无言之行”才是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假期被延长,家长有更多的机会言传身教了。
家长安心于自己的工作或家务,是给予孩子的良好教育;在工作或家务之余,远离手机,不追剧,安心读书、学习,是给予孩子的良好教育;在闲暇之余,陪着孩子看看新闻、运动健身、唠唠家常,也是给予孩子的良好教育。
总的来说:尊重孩子自主发展的规律和心理需求,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指导孩子学会自主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效益的保证;家长科学适当的赏罚措施,是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重要诱因,有利于促进孩子学习内驱力的形成;家长“严以律己”,以身示范,是最有价值的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