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说:“理论与实践统一,学校与社会统一,先生与学生统一,生活与教育统一。不是标语统一便算统一。”
李镇西老师说:“无论我们知道了多少理论,如果不化为行动,这些理论都是没用的。这里的‘行动’,不是昙花一现的表演,而是自然而然的生活。如果哪怕把我们认可的百分之一的教育理论落实到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像呼吸一样自由,像潮汐一样自然,那么我们的教育才算成功了。那时候,‘素质教育’也就没必要教‘素质教育’了,它就叫——教育。”
今天读到这篇文章,于我,真是醍醐灌顶。从暑假开始,我坚持每天读几页书,记录自己的读书所得所思。坚持了五十多天,每天都有教育理论的摄入,每天都有不同的感悟。
我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走进了陶行知先生的书籍,走进了朱永新教授的讲座,走进了李镇西老师的书籍和“镇西茶馆”,走进了张文质老师的书籍,走进了常生龙老师的书籍……我像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教育世界,我所见之书都是经典之作,所读之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似乎追随着一束束明媚的教育之光, 正走在了充满阳光的教育之路上。
然而,反观自己的所读所思,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心里充满内疚。“无论我们知道了多少理论,如果不化为行动,这些理论都是没用的。”李老师的文字掷地有声,“一语道破天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身上没有任何东西是需要教师严酷对待的。如果儿童心灵中出现了毛病,那么,这邪恶首先是要靠善良来驱走。”读到了这些文字,不知道是自己理解的问题,还是方法的欠缺,理论只是理论,实践依然还是实践,理论和实践独占一方,互不相干。
“如果儿童心灵中出现了毛病,那么,这邪恶首先是要靠善良来驱走。”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体罚越多、越残酷,那么自我教育的力量也就越薄弱。
善良,应当是教育者牢记住的一个美好的词语。站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孩子,行为的好坏我们暂且不说,但是,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应该始终是心怀善良的。善良,这也是每个教育者教育素养的体现。
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一个行动。不管懂得多少理论,我们应当将自己知道的落实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例如,我们知道,书法、阅读、和习惯的培养对每个孩子都很重要,我们就该下更大的力度去重视这些重要的事情。
做一个教育的修行者,且读,且学;且思,且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