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认知边界不是经验知识构成的边界,而是有思维构成铸就的边界。
在经济上有本书叫做《创新者的窘境》讲得就是过去的价值网,而经济发展理论就是第二曲线。
科学也同样,在科学界有不可通约性——范式,哪怕是老师学生过去和现在的科学都不可通约,而科学革面就是第二曲线。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
人生也是如此:不破不立
,边界是由思维模型所定义的,突破边界的钥匙也在思维模型。
那么有什么思维工具能帮助我们?能否突破思维遮蔽性和认知便捷?答案是有是批判性思维,给思想洗澡,不可知论
在生物学里有一个神奇的蜜蜂叫做掘地蜂,他倔地后再里面产卵,然后把事物搬进洞里,这是有科学家发现,掘地蜂在搬食物前会先进入洞穴看下卵是否还在,在进行搬运,这个发现特别震惊,难道小小的蜜蜂也有思维判断和决策。此时有个很坏的科学家在掘地蜂近洞穴看卵的时候把食物拖到其他地方,等掘地蜂找到后搬到洞口还是先进入洞穴在出来搬运,这时科学家又继续拖走食物,就这样重复反复40多次,这时发现,原来这行为不是思维判断,而是内置的基因所造成的。
这个发现特别的震惊,随即也有个震动的问题,凭什么相信自己不是掘地蜂,大脑钟有两种心智,一个是直觉基因决定,二是理性思维决定
- 其实人人都是掘地蜂
99%的行为,基因决定自发式反应 “跟着感觉走”
1%的行为,既定思维决定的自发式反应“自圆其说”
决策机制的第一要求就是快速决策。按照内置的心智模式自动决策速度最快。这就是在遇到危险,第一反应跑,在碰到滚烫物品时会自动收回手。
基因是决策者,大脑则是执行者
那我们有办法改变我们的决策嘛?答案是有,那就是通过思维模型来锻炼理性,在用条件反射吧理性给嵌入到直觉中。
BUT,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的现有心智模式都是好的嘛?一个更恐怖的问题:你控制了你的心智模式,还是你的心智模式控制了你。类似的问题,基因为我们服务,还是我们再为基因服务。
那都是为基因生活的机器而已,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区别是因为,人类独有的文化基因,即模因。
好的心智模式,好的模因,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找到,才能不入坑,就是批判性思维它是思维的教练一样对思维展开批判。一般有两个工具
- 哲学:逻辑三恰
- 科学:可证伪性
逻辑三恰
逻辑三恰并不是让我们找到真理,因为没有“真理”,只有“正确“,让我找到符合三恰的正确信念
信念正确的判断标准自洽、他洽、续洽
关键还是刻意联系:无论自己多么喜欢或讨厌一个观点,先检验它背后的逻辑。一个观点,及时再多的人相信,在权威的人相信,但如果他不符合逻辑三恰,你也必须质疑之。 一个人蠢往往不是蠢在论点,而是存在论据。
可证伪性
如果一个理论是对的,就会相关证据,如果相关证据没有出现,这个理论就是错误的,避免一切抵制评估的模因,如:不要质疑我,否则会有坏事发生,信则灵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