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和丈夫一起去妈家,拐弯的时候,我一下子想起,想去口泉老街看一看。
这里在去年的时候就听说要拆迁,重新修建,要修成明清时期的建筑,重现当时的繁华景象。
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出去观赏大自然的美了,所以这段时间有事,一到星期天就准备资料,总也忙不完。
碰巧昨天上午,有事没有去成,就直接要去妈家吃饭。我们这里,几个地都离得不太远,先拐进去看看口泉老街。
这老街可真叫老呀!
最早追溯到什么年代我不知道,但是当年人们走西口的时候,在这里是一个落脚的地方。从内蒙古草原往中原地走,要经过这里。这里的人要出外,到塞外也要在口泉歇脚。
记得以前听人说过,口泉街的半山腰上有一处庙,当时建庙的人就是为了站在山上遥望家乡而建成的。后来慢慢的演变,现在有一座奶奶庙,听说是很灵验的。人们在4月8的时候,往往会到庙里去拜一拜。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去了,估计是有的,不过这条路实在是太难走,而且一路上都没有居民住,空荡荡的。
我们把车停在了一处较为宽敞的地方,下车之后一直顺着上坡走。这条路很窄,路的两旁都是房间,不过现在已经倒塌了。
记得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口泉街上买东西,那时候我感觉街道比现在要宽,两旁都是商店,做买卖的,很热闹。
因为以前矿务局还没有形成气候,也没有建成商场,商店,人们买东西都要来口泉街。
直到我上中学的时候,买书的还要到口泉街的新华书店去买。现在在看着新华书店,已经只剩下一面墙了。
路的两边都用铁皮围起来,房屋的墙壁上也都写着大大的红字拆迁,人们都搬走了。以前的房子都是木头搭建的房梁,现在不住人了,那些房梁都倒塌了,窗户也没有了,不知是被人卸下去还是自己坏掉,这里现在是一片残败的景象。
当时有多辉煌,现在就有多破落。
记得爷爷当年讲过,他年轻的时候在村里住,赶着毛驴车到口泉镇上买东西,碰到两个日本兵,看见他坐在毛驴车上没下来,就对着他叽里呱啦的大喊大叫,爷爷也听不懂,但能明白那是叫他下来,于是他下了毛驴车,那两个日本兵朝他走过来,就给了爷爷两个耳光。还好没用刺刀。
当时爷爷正是十八九岁的年纪,血气方刚,当时受了委屈,不敢做声。到回家之后和他爹说了这件事,就跑出去要找红军,不过被他爹又给追回去了。
人们都希望口泉街重新修建,因为这里承载了人们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情感。
丈夫边走也边说他小时候在这里看电影的情景。他说平生第一次在外面吃早饭,就是在口泉街。星期天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带着他和哥哥到口泉街上,先吃了一顿早饭,好像是油条,豆腐脑。他说那油条可真叫香呀!他第一次知道原来吃早饭可以在外面吃,还得花钱。那时候他还没有上小学,最多四五岁的年纪。吃过早饭之后,他爸爸妈妈又带他去朋友家串门。然后才去电影院看电影,从街上买着瓜子嗑瓜子,至于演的是什么电影,他早记不清了。他只记得吃早饭的情景。
那个时候我们从来没有在外面吃过早饭,也没有卖早饭的地点。而口泉街却如此的繁华热闹。
不过时代在发展,这条老街却没有发展,想想也发展不起来。人们自己盖房盖的太多,挡住了街道。
那房子都是矮矮的,小小的,那时候的人们可真艰苦,用石头泥机盖一间房子就能住,不像现在的人们,讲究品质,要住高楼大厦。
我上初中的时候,南方人来大同做生意。就有江浙的生意人在口泉街开理发店。
那时我二姑正年轻,她就找了个南方人做师傅学理发。学成之后自己还在口泉街上开理发店,她给我烫头发。结果我去了学校之后,被政教处的孟老师逮住,让我把那些卷去的头发剪掉。
自从矿务局有了大商店有了自由市场之后,人们的目光就转移了,因为到矿务局有公交车,口泉那边都是大煤车,太脏,太乱。慢慢的这里就萧条了,直到现在,变成了无人居住的空旷的巷子。
历史就是这样,当它不能适应人们的生活的时候,就会被淘汰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