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5(静心而论1466):
闲谈过年走亲戚
今天是大年初四,人们都还处在传统的互相走亲戚拜年之中;想起小时候我们过年缺的是年货,不缺的是年味儿,而现如今,面对琳琅满目的年货,而没有了浓浓的年味儿。
关于走亲戚,网上有个段子,让人觉得可笑又真实:以前过年走亲戚,那真的去探望亲戚;现在过年串亲戚,像是去给熟人送快递,而且还是运费到付(红包)那种……送快递的人,硬着头皮,不去不行;收快递的人,付完运费(红包),拆开快递一看,无奈感叹——又TMD买贵了!
虽然是段子,描写的情景太真实了,把过年走亲戚与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快递”业务联系起来,这种形象的比喻真可谓与时俱进。
我认为走亲戚拜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亲情型拜年,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比较亲近的人会保持雷打不动的走动,比如闺女回娘家看望父母,晚辈向亲戚中的长辈拜年等等;第二种人情型拜年,如求人家办过事儿、感谢,或者朋友之间礼尚往来的,可以直接带礼品到跟前,这些拜年不确定因素居多,具有偶然性;第三种是礼节型拜年,同事、朋友通过电话、发祝福短信拜年,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小时候盼望着过年,长大了对过年产生一种恐惧感;现在的过年,人们随着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似乎已经变了味儿,好多规矩都被遗忘,不过新事新办也好,也不会被那些繁琐的风俗习惯所困扰,如“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的饺子年年有;初二回娘家、初三扫帚日、初四为羊日 、初五为破五、初六为马日……”等等,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怎样舒服怎样做,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
但过年的时候,有一项习俗至今还在延续,就是发红包,过年互相发红包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寓意祝福接收者来年好运的意思,有长辈给晚辈发红包,也称压岁钱,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另一种是晚辈给长辈发红包,叫“添岁钱”,表达晚辈的孝心,红包的大小不能完全当做孝心来衡量
,即使晚辈给长辈再多的“添岁钱”,都不如晚辈平时的嘘寒问暖;父母再如何的长命百岁,都不及子女长久的关心陪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而过年走亲戚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高兴的事情,能挣到属于自己的红包,终于可以自由支配了;但同时在这段时间也应运而生了一种应季职业……“父母扒手”,对小一点的孩子,还可以,但对于懂事、会消费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就不容易得逞;
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每逢过年走亲戚,只要挣得几块钱的新票子,就屁颠屁颠乐的晚上睡不着觉,把新钱压在自己的枕头下,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儿就是看看新钱还在不在,这种表现就像我九十多岁的老爹这几天的可笑行为一样,把晚辈们给他的红包,压在他床垫下面,有空就数数,也是唯恐谁会要他的钱似的。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的过年走亲戚,都要把它看作一种亲情友情的加深联络感情,互相拜访庆祝,道喜问好,但千万不要铺张浪费,攀比心理,提倡文明过年,俭省节约,既不失过年的喜庆,也不违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过一个祥和、欢乐、平安、健康的新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