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开始,我一直关注的人重新开始写文章了,在微博看到她公开消息时非常开心,急丢丢的跑到公众号关注,并且日追更新。
对她来说,日更是练习写作的方式,她现在的工作很少写文章了,所以找一个方式让自己保持写作的状态,毕竟写作是她喜欢的。她更新的文章时一再强调日更不是KPI,毕竟没有人给工资,只是兴趣爱好。
这也让我又一次想了想我的日更,毕竟上周我也提到《让生活少一些KPI》,关注行为和行为改变,而不是紧盯着结果。
有一段时间,日更对我来说是KPI,对于不太擅长公开写作的我,有这样的KPI还是很有意义的,KPI推动我不断更新。后来好了一些,把日更当作自己练习写作的方式,写我想写的内容,虽然有时候写的不太像一篇完整的文章,只要我自洽了就好。
我对公众号的定义,让我更好地完成自洽,毕竟我没有做一个“大号”的想法。
我把公众号定义为我的“草稿箱”,记录一下每日的七零八碎,有时候也记录一些思考的东西,日后有机缘,这些内容也会被用得到。当然,我还有一个更大的“草稿箱”,是语音写作的内容库,时机到了也会从里面淘些金子出来。
对我而言,公众号也是一个“秘密基地”,在我还不是擅长完全公开发表自己的想法时,这里是一个半公开半隐私的地方。
现在关注公众号的朋友有一半是认识或者有交集的人,还有一半是完全不认识的人。我也想过,要不要多输出一些对他人有价值的内容,但我犹豫了一些时候放弃了,因为我不是他人,判断不了是否对他人有价值,还是先爽了我自己再说。
我只要在这个秘密基地保持每日记录的节奏就可以了,毕竟我想要的就是保持持续书写。
昨天写《做了个决定》时,把发布时间定到了6点前,是想给自己营造一个轻松的写作时间,这需要我比之前早地完成文章才能成功发布。这个想法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没有下决定。
有时候做事情需要“临门一脚”,不同的事情的“临门一脚”也不太一样。我的日更写作时间调整的“临门一脚”就是我昨天做的决定,用一份公开的承诺倒推自己尽早完成。
一件事情的改变会带来一连串的变化,会对我的生活秩序带来调整,这也是我期待的。毕竟最近实在是懒得过头了,趁这个时机调整一下。
我隔一段时间会来聊聊日更这件事,这是阶段性的给自己一些“奖励”,肯定自己的行为,而且调整自己的期待。其实,每当我对日更有不切实际的想法的时,我就会聊聊日更,控制一下我的期待,不要期待太高,还是先关注到行动上。
接下来我会持续保持更新的状态,内容和质量还会忽高忽低,不过我相信随着时间的积累,整体会呈现上升的趋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