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写人生训练营
【书写人生训练营】6组+Jessica +《为何家会伤人》

【书写人生训练营】6组+Jessica +《为何家会伤人》

作者: 漫薇米露 | 来源:发表于2019-06-30 23:45 被阅读8次

    孩子是一粒种子,你浇灌了什么,就会长出什么

    文| jessica

    提起徐静蕾,不由想起她的各种身份:演员,导演,书法家,知名博主等等。事业上的她,非常成功;可是感情上的她,却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她不仅至今未婚,还亲口说过不会结婚。

    更夸张的是在2015年,去美国做了一个冷冻卵子的疗程,这件事还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赞同的人,认为这是为以后留后路,是给自己买的一个后悔药;也有的人认为在适婚年龄不结婚不正常。

    因为大家就想不通,她明明和男朋友相处的很好,为什么坚持不结婚? 

    她知道自己早就被扣上了“剩女”的帽子,也知道大家的指指点点,但她并不在意这些。

    在一次采访中,她又被问到了这个尴尬的问题,你为什么在这个年纪了还不结婚?

    她平淡的说出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小时候,父母关系不好,动不动就吵架,还吵得非常凶。到现在,都会担心父母会一言不合就吵起来。

    这导致她无法想象,婚姻中夫妻手牵手相爱的画面。每次想到结婚,就会联想到吵架。

    因此徐静蕾44岁了还恐惧婚姻,不敢结婚,还因此被很多人同情。

    香奈儿品牌的创始人可可·香奈儿也曾说过说:“我不喜欢家庭。我们出生在一个家庭,但我们不是跟家庭一起生的。”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这么大吗?

    最近,我在看一本关于原生家庭的书《为何家会伤人》。作者是北京大学心理系毕业的武志红,也是国内知名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主办人,著有多本心理学畅销书。

    这本书从很多方面剖析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成长。

    有人说,平凡是每个人的体质。成长就是接受父母的普通,接受自己的普通,接受自己的孩子也是一个普通人,这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课题。

    没有分寸感的父母

    1.习惯于溺爱的父母或者看不得孩子“受苦”,或者不愿意让孩子添乱,于是不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而是帮助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同事对孩子的照顾可以说无微不至。

    孩子一岁的时候,想要去拿玩具,她怕孩子走路不稳,就抢在孩子前面把玩具递给孩子。

    等孩子开始吃饭的时候,她又怕孩子吃太硬的饭不好消化,所以她会把米饭都煮的很软,面条也煮的很烂。

    这导致她的孩子说话特别晚,长大后脾气暴躁,稍有不顺就大发脾气。

    2.还有一种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你必须听我的。

    徐静蕾曾说爸爸是最严厉,最用功,最凶的父亲。徐爸爸对女儿的童年训练规划特别严格:每天学英语、练书法、背古诗、写日记等等。

    徐静蕾曾说“我爸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我身上。小时候对他除了怕,没什么其他感情。”

    到现在,徐静蕾在爸爸面前写字还哆嗦,因为小时候她爸老瞪着眼盯着她写字,写不好就特别凶。而徐爸爸他对自己的教育却很满意,自言“累累硕果,足慰平生”。

    以前只觉得徐静蕾活成了300年后女性的样子。没想到潇洒背后竟是深深的恐惧,父母难道不该好好反思吗?

    爱得没有分寸感,参与过多,就演变成了控制。多少家长,把亲子关系变成“控制与顺从”的模式,还为此津津乐道。

    父母给孩子的爱,要有边界

    国内知名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曾写了《爱和自由》一书,大致观点是: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懂得真爱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情。

    童话大王郑渊洁儿子郑亚旗小学毕业后不想再去学校,老师对学生的不尊重,使他对知识的兴趣变成畏惧。郑亚旗跟家人表达了这种想法后,得到了爸爸的支持。

    于是,郑亚旗开始在家接受家庭式的教育。郑渊洁专门为儿子的家庭式教育编了十部教材。

    此外他还发明了逆向考试法,让儿子学完以后出试卷给他做,只要能让他考不过,儿子也就合格了。

    当然郑渊洁也曾反复强调,“这个自学可不是说‘不上学’,是学校之外的学习,而‘自学’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阅读。”“看书的人有个特点,老想跟人说,我和郑亚旗之间也会相互推荐好书。”

    长大后的郑亚旗兴趣广泛,创办摄影工作室、开发网络游戏,开讲堂当老师,开公司当老板。

    作家王朔曾说,小时候,父亲打我一直打到他打不动为止。他每次打我,我心里都想,我以后有孩子我绝对不打他一下。我认为打小孩太可耻了。这就叫欺负。

    果真,当上爸爸的王朔对女儿的态度极其开放跳脱,他很多次说:“无情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这不是爱孩子。”

    后来他对自己的女儿王咪说:“你就按你自己的兴趣生活。一辈子只干你愿意干的事儿。但是你注意你不要侵犯别人利益就是了。”

    而女儿最终也没有让大家失望,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回国后在《艺术财经》杂志担任编辑。

    父母给孩子的爱和自由都很重要,如果孩子获得了充分的爱,又获得了充分的自由,孩子从开始就会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最终也势必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

    我们的父母只是普通人

    亲人之间的理解之所以很难,关键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去猜测,去揣摩,评价甚至抨击一个人。

    同一件事情,因为坐标体系的不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认识。

    家里主要处理的是感觉,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才是核心。

    我们国家的50 60后,也是我们80后的父母那代人。他们经历了各种磨难,参与了各种运动;我们推动了时代的剧变,也被时代所改变。

    但是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也包括他们的孩子,对这群人褒贬不一,甚至贬大于褒。

    其实他们一路走来,实属不易。

    他们一出生就挨饿,该读书时闹停课,青春时上山下乡,人到中年丢工作。他们将生命最黄金的几十年,化成了国家及儿女发展所最需要的土壤。

    其实,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用尽了力气,但最终只活成了普通人的样子。

    黄渤说,“年轻的时候不懂父亲,后来想懂父亲,父亲却已经糊涂了,如果能够再回去,我只想静静的陪着他。”

    其实我们应该尝试理解那个环境下长大的父母。

    把对父母的怨恨和不理解,交给情绪。情绪是怎样,我们就怎样。

    只有等内心积郁的情绪宣泄出来后,我们才有可能与父母和解,真正告别负面的童年经历。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罗曼·罗兰。

    新中国式父母

    2019年,第一批80后,已经39岁了。第一批90后,也即将步入而立之年。我们当父母,就能保证一定比自己的父母做得好吗?

    80后90后,经历了经济的巨变,房价的飙升,更随着互联网科技革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价值观刷新:要不要结婚、过年不回家、要不要安稳的工作、成为网上持续争论的话题。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指出 ,80后父母焦虑指数达68%,高于70后父母。

    这代有新时代的烦恼:需要参加早教吗?该让孩子玩多久的手机?线上兴趣班/补习班要参加吗?

    中国的父母,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

    尤其,在任何技能都能被商家包装成“班”的时代,他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一个环节都怕被落下。

    谁都不会希望孩子过得不好,但事实上,从概率上来说,99%的人可能会平凡地度过一生。

    纪伯伦曾说过: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找到快乐、幸福与平静,这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最后我把朱尔在八岁时写的诗歌送给所有人,希望曾经受过原生家庭影响的人,当了父母之后,知道你的孩子有多爱你。

    也希望新时代的父母不要把原生家庭带给你的影响,延续给下一代。

    挑妈妈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写人生训练营】6组+Jessica +《为何家会伤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wi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