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的选择》既是一部爱情小说,又是一部探讨婚内家暴的社会问题小说。它之所以征服万千读者,成为畅销书,其独特的魅力在于科琳·胡佛用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用别致新颖的小说结构方式,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读者紧随主人公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颠簸起伏,峰回路转,最终导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结局。读罢令人感慨不已。
婚姻的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许如张爱玲,在爱人面前“低到尘埃里”;也许如《围城》所揭示的,有人想进去,有人想出来。现实中的婚姻不可避免地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妥协。但在所有的妥协中,必须有明确的底线,比如家暴,哪怕一次都不行。
主人公莉莉,童年时期目睹父亲对母亲家暴,心理蒙受浓重阴影。父亲每次家暴后都痛心疾首地发誓“这是最后一次”。事实上,有了第一次的“这是最后一次”,很快又有了下一个“这是最后一次”。当底线一步步降低,婚姻对两个人,尤其对孩子的心灵伤害便益益加剧。
因为童年时期的心理阴影,莉莉是怀着高度戒备的心理对待爱情和婚姻的。在莉莉的少女时期,阿特拉斯偶然闯入她的生活。这是一个从未见过亲生父亲,刚满十八岁就被继父赶出了家门,遭受家庭暴力直接伤害的少年。也许是受过伤害的人更敏感,更懂得珍惜和关心他人,莉莉竭力帮助困境中的阿特拉斯,阿特拉斯亦铭记莉莉的帮助之情。因为旁观了莉莉在父亲对母亲家暴中受到的伤害,他对莉莉更平添了一份要保护她不受伤害的责任意识。他们因相似的经历而有了心灵的共鸣,“植物需要正确的爱护才能存活。人类也是。人一出生,我们便依赖父母的爱存活。若他给予我们正确的爱,我们便会成长为更好的人。但若是我们遭到忽视,我们便会沦落到无家可归,一事无成。”作者采用莉莉给电台主播写信的方式,别开生面地呈现了莉莉对阿拉特斯的帮助,以及流露的情愫。这段朦胧的青春期爱情,象种子深埋在了莉莉的心里,成为了推进故事高潮和收束故事结局的一条重要线索。
成年来,莉莉遇到了帅气的外科医生莱尔。作者用大量的篇幅,不遗余力地为两个主人公营造浪漫氛围,衬托爱情的甜蜜。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铺垫蓄势,将浓情蜜意写到极致。这就为莉莉遭遇第一次家暴后的心理反应提供了强烈的对比背景,进而为莉莉面对家暴,自己曾经极其明确的态度,此时该何去何从,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莉莉的选择将会决定她的命运。她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故事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开始进入了心理起起伏伏的高潮。
莉莉遭受第一次家暴后的心理反应是,“他不是我爸爸那样的人,绝不是。他和那个冷血的混蛋全然不同”。莱尔的道歉如同当年莉莉父亲对母亲家暴后的忏悔和承诺——“这是最后一次”。莉莉不知不觉陷入母亲当年的婚姻状态里,但又总是找借口莱尔对待自己和当年父亲对待母亲的方式不一样。而这一切,阿特拉斯是清楚的。所以第一次,在餐厅里阿特拉斯就毫不客气地教训了莱尔。莱尔向莉莉道歉,“对不起,这是个意外”。莉莉选择了原谅,浓情蜜意依旧。但很快,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再次袭来。比第一次更为严重,莉莉被推下了楼梯。道歉已是苍白无力。莱尔用自己童年曾开枪走火打死哥哥而带来的心理障碍得到莉莉的再次原谅。到此,莉莉面对家暴的底线持续后退。读者不禁为她的未来而担心。当莱尔酒后发生第三次家暴时,莉莉的底线面临最严酷的考验——她怀孕了!
莉莉蒙受了当年母亲遭受家暴的阴影,原本对家暴持有决绝的态度,可当陷入婚姻后,面对家暴的底线一再降低。她从自身感情挣扎的经历中体会和认识到,如果不做出正确的选择,可怕的命运循环很可能在无辜的孩子身上重现。因此,孩子出生后,她做出了艰难而痛苦的决定——离婚。哪怕当一个单亲妈妈,就象莉莉3岁时,母亲为了莉莉姐妹俩不再笼罩在家暴的阴影中,即使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婚。
故事如果写到这里停笔,就是一个女子在家暴中挣扎、清醒、反抗,成为单亲妈妈的普通故事。十分巧妙又十分自然的是,作者之前埋下了阿特拉斯的伏笔,在莉莉勇敢地选择离婚后,两个心心相印的人迎来了新的开始,使这个揪心的故事分别以两段不同的爱情开始和结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