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新医改最强剂量的两剂猛药——两票制、0差价,极大的冲击了原有的医疗市场(特指医院市场),原有的利益机制与盈利模式迅速土崩瓦解,利益重新分配,结构重新调整,公立医疗机构里面的商业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变。原来挣钱的门道可能已经完全消失,新的渠道还没有正式确立,变革中的公立医疗机构中是否存在一个稳定的商机?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梳理下原来的医疗机构各方的盈利模式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机制。
1.传统公立医疗机构商业模式分析
(1)药品、器械生产企业负责研发、生产,提供合格的医疗用品,争取相应的收益。多数生产企业不负责推广,产品一般发给大流通企业,比如国药、九州通等,或者是地区大代理商,比如嘉事瑞康、国瑞华泰等,推广一般交给推广商,配送交给配送企业。有些外企部分国内企业,有自己的直营推广体系。
(2)配送企业,简单理解就是垫钱送货,一般收取开具销售发票的3-5个点不等作为配送费用。配送企业负责把医院需要的产品配送到医院,一般也承担一部分垫资职能。在两票制前,配送企业可以是多个,比如从国药开到嘉事瑞康,嘉事瑞康再开到301,都没有问题,但在两票制后,这种情况就是违规违法了。
(3)医院作为终端零售机构,针对患者需求销售相关药品、器械等。国外一般服务费收的很高,但是目前我国的习惯是老百姓喜欢看到可见的药品、器械,认为这钱花的值。目前我国公立医院都是自负盈亏,政府补贴有限,但是公立医院可以针对药品合理加价,这也是医院主要收入来源的支柱之一,另外两个支柱分别是检查服务费,政府补贴。
(4)医院里的一个重要群体是由院长、科室主任以及医生构成的一个医生群体,他们执行着具体的处方开具,诊疗操作。说简单点就是促销员。
(5)推广商作为整个链条上一个重要的作用,完成药品、器械的临床教育,拉动处方,各地区招投标与物价备案,商业回款达成等具体环节的衔接,就像润滑油,没有润滑机器就会生锈,不能运转。
2.两票制、0差价打破原有商业链条
(1)
配送被国营主渠道垄断
原来很多地区代理商为了控制流通,保证代理权不被厂家切掉,会参与货物流通。例如一个产品从厂家直接发货到北京一个商业公司(可能是自己的,或是挂靠也就是所谓的过票),然后发货到主营渠道,因为毕竟开户大医院还是很贵的。这样的好处是既可以控制货源,也可以把增值部分放到可控的商业公司,通过财务处理实现利益最大化。两票制,地区代理也难以覆盖该地区所有公立医院,厂家只能选择和国营主渠道合作,把货物放到他们那里来销售。
(2)地区小商业公司因为没有配送收益,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3)国营垄断渠道,配送费水涨船高。
(4)大商业不承担洗钱玩票风险,增值部分转嫁到厂家。
(5)推广商转化为专业的推广服务商,市场推广人员,厂家推广人员等,推广费用没法通过原有模式转出,只能通过广告费、服务费、咨询费等方式倒现,财务风险加大,成本增加,小公司没法过活。如果给医生的费用没有降低,那么利润就会减少。通过cso公司运作,会给推广企业埋下巨大个地雷。全国300万医药代表将面临生死抉择!
(6)0差价,包括医事服务费改革,会影响医院原有的利益体系,药剂科地位降低,药品收入骤降,医院经营难度加大,医院没钱,回款会变得更差,小商业公司负担不起这么久的账期,倒逼流通被国营主渠道垄断。医生收入降低,会要求更多处方费(医生也是人,也得买方买车,这很现实),压缩中间商利润空间,没人愿意卖药,没药可吃。
(7)民营医疗机构崛起,大量优秀医生为了挣钱选择民营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不受两票制影响,可以光明正大挣钱。有钱的患者就去民营医院选择更好的诊疗服务,没钱的就在公立医院接受“低水平广覆盖”。
3.两票制、0差价等医改形式下医院渠道如何掘金?
首先,药品销售还是有利可图的,但是处方药、医保用药的红利将一去不返,在希望通过关系进医院开药挣钱变得越来越难。但是非处方药、自费药会迎来新的契机。某些进口自费药在医院门口的药店也不少卖,类似《我不是药神》里面的代购药会是法律边缘的挣钱神器。医药代表进医院卖药越来越难,必须寻找转型契机。
两票制下,医院开发会变得容易。控制着品种代理资质的中型商业公司,会迎来医院开户的红利,因为货在我手里,不开户就没药,医院被迫从了,但配送注定会被大商业公司所垄断。
器械两票制后,必须要紧贴医事服务费,否则没前途。
医药B-B电商会迎来新发展,但是单纯的B-B的撮合交易很难有大发展,但是类似美e康福、融冠电商的B-B-C模式会是最有未来的颠覆者。美e康福率先提出的F-B-B-C模式与C-B-B-C(《我不是药神》里刚需产品代购模式的底层商业模式)模式会是真正的医疗未来市场的收割者。美e康福的技术架构是F+B+B+C,这其中最重要的是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发!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只是B2B,B2C,或者信息撮合的A证儿,解决不了“身体消费”,疾患消费的本质问题。美e康福,优选有研发能力的医药机构、食品机构、器械耗材机构、化妆品机构,以“健康智能芯片”导航“身体消费”。
医院营养科、食堂会是医疗市场掘金的最后宝矿!
先举一个小例子,一个大三甲医院一个小卖部,一天10000门诊量,平均接待30000-50000人,一人一天买一瓶水,一年卖水3600万!毛利1800万!比卖药挣钱挣多了。
医院营养科分管食堂,即使食堂外包,也要归营养科管理。营养科产品不需要走医院招标采购,不受两票制影响,不受0差价影响,同时在医院的围墙内,会是超越小卖部的更大掘金机会。
4.特医食品VS特需食品
当下还有一个热门产品,就是特医食品,全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批文规范TY-XXX,类药品食品类。分类为特需食品的医院刚需版。很多大企业投入到这一领域来。特医食品有这么几个问题:
(1)特医食品分为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17个方向),组件式特医食品。国家已经严格定义了特医食品的分类与具体标准,包括剂型。在这种条件下,所有厂家的产品基本一致,因为检测标准都一样。那就是红海!因为大家都一样嘛,谁也没比谁强那去,最终就只能拼渠道,拼品牌,拼临床费。
(2)目前一些涉足特医食品的企业,采取简单粗暴打法,玩命给医生费用,高的能给到40%、50%!参照国内仿制药品的特医食品并没有那么好的市场基础,给医生钱越多,医生越不敢开,恶性竞争,最终大家都没得玩。比如天津某医院命令禁止各类宣传功效食品进医院。
(3)特医食品的很多经营企业参照药品做法,参与医院招标,给主任红包、费用,这种做法就是在违法!特医食品本质上是食品,为什么非要进入药房管理?
(4)剂型单一,患者顺应性差,难以坚持。
特医食品归根结底还是食品,是特需食品的一个分类。食品本身不应该过分夸大功效。食品在医院销售就应该在食堂。营养食堂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解决患者的饮食诉求。针对特殊人群需要设计的食品就是特需食品,针对患者设计的主食就是特需主食。
特素主食就是医院患者需要的特需主食,特素主食以其独有的主食芯片3D打印技术,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类特医食品配方,再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主食产品,既可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又最大限度保证口感与风味。特素主食是医药代表转型神器!
1)特素主食可以满足患者需求,是营养科给患者的服务工具,是医院食堂的新服务。例如针对糖尿病患者,原来食堂只能提供口感很差的糙米。降特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特需主食,既可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同时又有优良的口感,是糖尿病患者住院的最佳主食。降特含有30%的抗性淀粉,参照阿卡波糖原理设计,吃100g米,只吸收70g淀粉,在抗性淀粉的作用下这70g淀粉也会变得缓释,平缓血糖,降低糖耐量损伤。
2)特素主食不是药品,不需要走医院招标采购,可以光明正大进医院。再也不用担心被拒之门外,特素是给患者升级主食的工具。
3)特素不需要进药房,不需要走药事会,可以直接进医院食堂,不需要临床费用,自然走量。
4)特素回款极佳,相比于药品账期,食品的回款非常好。没有哪家医院敢压送米的半年款的,否则不光患者没得吃,连医生都没得吃。特素都是月结、半月结甚至现结。
特素不是特医食品,是医院营养科的新工具,是医院食堂的中心厨房。病从口入,主食是导致慢性病的罪魁祸首之一。通过主食干预来预防疾病发生,调节身体到最佳状况,重构主食芯片,是特素的使命。两票制、0差价导致医院市场日益艰难,特素主食会是医药代表转型的最佳产品,特素是医疗机构掘金仅剩的一座金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