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是《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式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阿德勒,全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与弗洛伊德、荣格被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他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同时也堪称为思想家和哲学家。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有“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之称,他终其一生都在研究人,人的潜力,以及人性的真理与目标。阿德勒最重要的思想主题“是对自我的解放”,因此,他也被称为“自我启发式之父”。
这本书是以一个自卑、充满人生困惑与烦恼的青年与一个睿智、幸福、自由、满腹经纶的哲学大师,通过一来一往对话辩论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带着读者一点点走进阿德勒的哲学思想,教大家走出自卑,摆脱烦恼,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引言
还是先问你几个问题?
你是不是一个自卑的人?尝尝痛苦于自卑中开心不起来?
你有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并且给自己带来无限烦恼?
你是不是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你是不是极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赏?
你是不是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优点,甚至一无是处?
你的生活是不是充满了烦恼?
你是不是渴望改变自己,走出自卑,走出烦恼,拥有幸福,但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
如果说遇到上面这些问题是不幸的,那么,遇见阿德勒的哲学思想就是最大的幸运。
阿德勒告诉我们:“人可以改变,世界极其简单,人人都能获得幸福”。
那么,这到底该如何实现?我们如何获得幸福?
一、生活方式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首先需要区分两个概念,弗洛伊德的“原因论”和阿德勒的“目的论”。
弗洛伊德认为,“一切结果之前都先有原因,现在所处的一切状况,一切结果都是过去的经历导致的,现在的“我”是由过去的事情决定的,无法改变。”这就是“原因论”。
相反,阿德勒认为,“一切结果都是为了某个目的,现在所处的一切状况,一切结果都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的条件。”这就是“目的论”。
举个例子,有一个16岁的漂亮小姑娘,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童年时候经常被学校同学和老师欺凌,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渐渐地,她害怕与人交流,害怕去上学,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谁也不见,患上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
用“原因论”来解释,弗洛伊德会说,她是因为童年时候被欺凌的经历一直存在她的潜意识里,这种潜意识会反复重现她被欺凌时的痛苦感觉,为了避免这种感觉,她必须避免解除这些人,因此她只有把自己封闭起来,才能感受到安全。所以,经历导致现在,而经历不可改变,因此,无法改变现在。
但用“目的论”来解释,阿德勒会告诉你,她是因为想要获得父母的关注,想要让父母担心从而分配更多的时间给自己,想要通过全家人为自己着急,围着自己转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以此为目的,她才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甚至赋予了过去被欺凌导致现在社交恐惧的理由。因此,这是为了一个目的选择的生活方式,一旦目的改变,她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改变,就可以走出家门,拥抱阳光,与其他人和谐相处。
这就是“原因论”和“目的论”的区别。
弗洛伊德肯定心理创伤,而阿德勒否定心理创伤。阿德勒认为:“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因此,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生活方式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看待世界的方式,看待自己方式,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是生活方式,也就是狭义上的性格,广义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因此,如果你烦恼,感受不到幸福,那么,勇敢地走出现在的生活方式,选择新的生活方式。
二、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首先区分三个概念,自卑感,自卑情节,优越情节。
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因此人类拥有一种普遍欲求:追求优越感,也就是希望进步,追求理想状态。
我们在追求优越感的进程中,如果自己与理想的自己存在某些差距,就会产生自卑感。比如,你和你一个朋友一起应聘一家公司,结果因为他能说会道被录取了,而你不太会说话没有被录取,自卑感就会产生。你会渴望自己像你朋友一样拥有好口才,于是你会不断努力,缩小自己与理想的自己之间的差距。因此,自卑感不是病态,而是一种努力改善的刺激。
但是,一旦你以此为借口,不再做任何尝试,以此为借口放弃种种机会,这就不再是自卑感,而是自卑情节。自卑情节就是把自卑感当做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即,因为有A所以不能做到B,甚至逃避B。比如,因为口才不好,所以没有应聘成功,于是开始逃避应聘。
逃避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再次应聘带来的失败,为了避免失败,于是放弃尝试。言外之意是,如果我去尝试,也可以成功,这就是优越情节,将自己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比如,你很想成为作家,想通过写作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你迟迟没有写作,不开始写作就不存在失败,于是,你心里一直有种幻想:只要你开始写作,你就可以成为作家,就可以改善生活。这就是优越情节。
搞清楚这些概念,我们再来思考,为什么说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
因为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
人与人之间存在竞争时,就会有胜负之争,就会存在胜者和败者,就会有自卑感。因为常常拿自己和别人相比就会产生“优于这个、输于那个”之类的想法,而自卑情结或优越情结就会随之而生。
于是,就会把他人甚至他人整个世界当做敌人。
为什么我们无法真心祝福过的幸福的他人呢?
因为我们站在了竞争的角度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自己的失败,所以才会无法给予祝福。
那要怎么办?怎么避免竞争导致的烦恼?
避免权力之争,把对方当做伙伴。
什么是权力之争?
就是凡事一定要争个对错,我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两个相争,我必须获胜。但权力之争总有一方会受伤,烦恼就一直都在。
那要怎么做才可以把人当做“伙伴”而不是“敌人”呢?
答案是,直面人生课题,并做到课题分离。
三、直面人生课题与课题分离
阿德勒提出,只有直面人生课题才能实现“人人都是我的朋友”,也就是在人际关系中,把对方真正地当成伙伴。
什么是人生课题?
三大人生课题分别是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这三大课题是人际关系烦恼的来源,也是人生烦恼的来源。
因此,直面人生课题是走出烦恼的关键。
如何直面人生课题呢?课题分离。
只要准确地辨别人生课题,并进行课题分离,不去干涉别人的人生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人生课题,就不会有人际关系矛盾,就不存在人际关系烦恼。
那么如何辨别这个人生课题是不是自己的呢?
很简单,看它的结果最终由谁承担?
比如,孩子学习这件事情是谁的人生课题呢?是孩子的,还是父母的?我们来看结果,如果孩子学习好,考上了名牌大学,最终是孩子自己去上大学,如果孩子差,被要求留级,最终也是孩子需要留级。因此,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人生课题。一旦父母干涉孩子的学习,逼着孩子学习,就会产生矛盾。
你也许会疑惑:“难道课题分离就是要求以自己为中心,别人的事高高挂起,不去干涉,不产生交集,这根本不现实呀,比如,父母有责任监督孩子的学习,如果父母放任不管,那孩子会成什么样呀?”
阿德勒说,“把马带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也就是强迫别人做某事是干涉别人的人生课题,而辨别人生课题,并引导和鼓励别人自己做事情,才是正确的课题分离。
四、共同体感觉
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只是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
那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共同体感觉。
什么是共同体感觉?就是把人际关系中的人当做伙伴,在伙伴中间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为这个伙伴共同体做着贡献,这种在这个群体中感觉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是共同体感觉。
如何获得共同体感觉呢?
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具体怎么做呢?
做到三点: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就是接受被给予的,并且思考如何去利用和实现,自我接纳和自我肯定不一样,自我肯定是我本来做不到这个事情,但是内心一直给自己鼓劲,我可以的,我一定可以做到。这是自我肯定。
而自我接纳是接受做不到的自己,并且思考如何做到。
他者信赖是无条件地相信他人,和交易性信任不一样,交易性信任是指用某个交易物作为抵押来换取我对你的信任。他者信赖是无条件信任,即使我被你欺骗过,依然信任你。
他者贡献是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做出贡献。他者贡献不是自我牺牲,阿德勒把为他人牺牲自己人生的人称之为“过度适应社会的人”,并对此给予警示。
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贡献就是工作——到社会上去工作或者做家务。劳动并不只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五、此时此刻才是人生
过去,现在,将来,人生到底是什么,人到底为了什么而活,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有的人为了将来而活,心中怀有远大理想,为了这个目标,卧薪尝胆,天天如一日,他说只有实现目标了人生才开始,其他只是个过程。
有的人一直活在过去,或是遗憾后悔,或是留恋怀念,或是深陷于某种内疚,或是沉醉于某份不舍。他说,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决定的,过去的才是人生,现在只是过去的结果,无力改变。
你呢?
阿德勒告诉我们,人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连串刹那,过去的已然过去不再复来,将来的是否到来无法掌控,只有现在,此时此刻,当下的每一个刹那,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可以掌控的,才是现实性的人生。
因此,我们要把每个过程当做结果来说,活在此时此刻,活在当下,舞动当下,不停地舞动,你会发现每一个刹那过后你都是全新的自己。
那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怎么活好每一个此时此刻呢?
阿德勒告诉我们,世界上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每一个人的人生意义都是自己赋予自己的,只有自己能够并且只有自己有权利赋予自己某种或者的意义。
因此,活成你渴望的样子,过程你喜欢的样子,这样的人生才是自己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一个你喜欢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是自由的人生。
而自由意味着被讨厌,意味着不随波逐流,意味着激流勇进,意味着坚持自己。
那么,你准备好接受被讨厌的勇气了吗?你准备好走向幸福了吗?
我相信你准备好了,你终将成为最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