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人生导师」系列的第一篇,要隆重介绍这个最近半年让我非常着迷的男人——查理·芒格,他带来的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无数次的触动着我,也许在外界看来,今天的我与昨天并没什么不同,但是我看待世界的眼光已经不同了。
研究大师的事迹,推测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杰出,接着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企图能够在刻意练习中不断地突破自我并实现螺旋上升。
查理·芒格其人
现年96岁的查理·芒格是著名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相比起他的黄金搭档巴菲特,查理芒格要低调很多。这个长相很有记忆点的老头子,是他一路协助巴菲特从早年一个只买便宜货“雪茄烟蒂”投资法变成了一位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
“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你从前更聪明一点。慢慢地,你会有所进步,但这种进步不一定很快。但你这样能够为快速进步打好基础。每天慢慢向前挪一点,到最后如果你足够长寿的话,大多数人得到了他们应得的东西。”——查理芒格
芒格的“思想模型”
只需掌握了“普世智慧”,你就可以拥有丰富的人生。我们在一生中也许能够找到那么几十种好的思想模型,了解各种导致人类作出错误判断的心理因素,把所有模型组织起来,并不断的通过刻意练习形成自己的能力圈,以便需要的时候能够用得上,将这些模型当作一张检查清单。
“我们赚钱,靠的是记住浅显的,而不是掌握深奥的。我们从来不去试图成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持续地试图别变成蠢货,久而久之,我们这种人便能获得非常大的优势。只要做好准备,在人生中抓住几个机会,迅速地采取适当的行动,去做简单而合乎逻辑的事情,这辈子的财富就会得到极大的增长。”----查理·芒格
一个人在一生中可以真正得到的真见卓识仍然非常有限,所以正确的决策必须局限在自己的“能力圈”以内。一种不能够界定其边界的能力当然不能称为真正的能力。
学术蕴含了许多普世智慧,而且最好的学术观念确实是有用的。你们不需要了解所有的知识,只要吸取各个学科最杰出的思想就行了。那并不难做到。所以如果你们想要成为好的思想家,就必须养成跳出法定界限的思维习惯。
01. 逆向思维
查理思考问题总是从逆向开始。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查理首先是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
就像大家当作笑话的谚语一样:“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
02. 多元思维
不要成为手里拿着铁锤的人,因为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
对查理来说,成功的投资只是他小心谋划、专注行事的生活方式的副产品。他将他用来作出这种评估的工具称为“多元思维模型”。长久以来,他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他的模型提供的分析结构使他能把纷繁复杂的投资问题简化为一些清楚的基本要素。
“如果你把自己训练得更加客观,拥有更多学科的知识,那么你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就能够超越那些比你聪明得多的人,我觉得这是很好玩的。再说了,那样还能赚到很多钱,我本人就是个活生生的证据。”----查理·芒格
这些模型中最重要的例子包括工程学的冗余备份模型,数学的复利模型,物理学和化学的临界点、倾覆力矩、自我催化模型,生物学的现代达尔文综合模型,以及心理学的认知误判模型。这些模型必须来自各个不同的学科——因为你们不可能在一个小小的院系里面发现人世间全部的智慧。
今天关于芒格的介绍就到这里,看了一些老头子的采访,真的是极其睿智而又坦荡,哪怕已经如此成功,仍然坦荡地说我不知道,我不觉得自己有看清一切的智慧,实在是令人心生敬佩。
推荐阅读
《穷查理宝典》这是查理·芒格的演讲稿汇总,所以通读下来感觉不是很连贯,建议每次专门只读一章,进行深入理解。如果你很忙,建议可以先通读第二讲:论基本的、普世的智慧,及其与投资管理和商业的关系,这一讲主要就他的思考模式做了很详尽的阐述,相信我,读下来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模型思维》作者斯科特·佩奇既是密歇根大学复杂性研究中心掌门人,又是圣塔菲研究所外聘研究员,他以对社会科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研究和建模闻名。这本书里介绍了非常多基础学科中的经典模型,与生活中的真实应用相结合,相信这本书是开启你多元思维的一个开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