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篇第十六·二(42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钱穆译】先生说:“天下有道之时,一切礼乐征伐都从天子那边出来。天下无道,礼乐征伐就从诸侯手里出来了。从诸侯手里出来,大概最多十世,很少能不失掉的。从大夫手里出来,五世便很少不失的了。到家臣来掌握国家的命令,三世便很少不失的了。天下有道之时,政权不会在大夫们手里。天下有道之时,庶人也不议论政治了。”
【杨伯峻译】孔子说:“天下太平,制礼作乐以及出兵都决定于天子;天下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便决定于诸侯。决定于诸侯,大概传到十代,很少还能继续的;决定于大夫,传到五代,很少还能继续的;若是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传到三代很少还能继续的。天下太平,国家的最高政治权力就不会掌握在大夫之手。天下太平,老百姓就不会议论纷纷。”
【傅佩荣译】孔子说:“天下政治上轨道,制礼作乐与出兵征伐都由天子决定;天下政治不上轨道,制礼作乐与出兵征伐就由诸侯决定。由诸侯决定的话,大概传到十代就很少能持续的;由大夫决定的话,传到五代就很少能持续的;大夫的家臣把持朝政的话,传到三代就很少能持续的。天下政治上轨道,国家政权不会落在大夫手上。天下政治上轨道,一般百姓不会议论纷纷。”
希,很少。失,失掉,这里指失掉政权。
本章是讲孔子对一个国家由什么人来当权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的评述。
第一段说天下政治上轨道,制礼作乐与出兵征伐都由天子决定;天下政治不上轨道,制礼作乐与出兵征伐就由诸侯决定。是说天下有道和无道时权力的斗争和归属,有道在天子,无道时则旁落诸侯。
第二段,孔子根据历史经验,他说,礼乐征伐如果由诸侯决定的话,大概传到十代就很少能持续的;由大夫决定的话,传到五代就很少能持续的;大夫的家臣把持朝政的话,传到三代就很少能持续的。是说权力的归属与执政时间的长短相关联,即天下无道,政权很难延续十代以上。
第三段,说天下政治上轨道,国家政权不会落在大夫手上。天下政治上轨道,一般百姓不会议论纷纷。是说有道和无道最后出现的结果,天下有道时,政权在天子,老百姓也不议论政治。天下无道,则会政权旁落,老百姓也会议论纷纷。
这是孔子通过对历史的观察,高度概括出一个国家上轨道与不上轨道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天下无道是每一个仁人志士所不想看到的,他们有时会大声呐喊、振臂高呼;他们有时会赴汤蹈火,杀身以成仁。但往往他们的努力都付之东流,“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10》)他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只能寄希望于他们的后人能接过他们的衣钵,将他们的思想发扬光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