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回看这一年,好坏参半,在奔三的路上走走停停,没想到竟还迎来好几个人生初次。
如果要在2021年里挑一个关键词,那肯定离不开医院。
清明节,老张大晚上突然急性过敏,人生第一次走近急诊楼,慌乱惊愕自不必说,还有一次次刷新的震撼,深夜的急诊楼,恍如白昼,病人及家属往来如织。一边理解医生的无奈,一边又不免埋怨他们太过淡定,走进急诊楼,平日里再淡定的我也成了火急火燎的家属。加之特殊期间,扫码以及核酸检测等外加事项总是阻扰进程,心里不免愈加窝火。这样的情况这一年经历了四五次,因为老张工作的换动,这一年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导致两次因急性过敏入院,托他的福,我第一次坐上了120急救车,之后又因为发烧感冒等再次去发热急诊,好几个深夜,我们都还在急诊楼里奔走。
四月末,老爸意外骨折,老妈在医院守了他好几晚。原本计划好的五一黄金周全家旅行泡汤,旅行地改到了骨科医院,那段时间中医大省医院成了我最熟悉的地铁站,后来闭着眼睛都能换乘。
五月初,终于盼到老爸出院,黄金周也即将结束,就在返程回津的前一天,不想我竟突发面神经炎,这下换我住院了,第一次住院,新鲜感代替了恐惧焦虑。病情最严重的时候意志力也间歇性崩塌,好在老妈一直陪在我身边,给我鼓气,今年最想说感谢的人就是她。只是难为她,刚从骨科医院脱离出来,在家里没歇两天又要到省医院陪我,每天家里医院两头跑,不是在做饭就是在给我送饭的路上。因为不敢受风着凉,大热的天捂得严严实实,也不敢坐地铁,于是老妈又兼职成了我的专属司机。
一个月后,我一个人返津,继续每日跑医院,看着一指长的钢针一根根逼近,痛感一点点增强,只能强行忍着,望着天花板静静发呆,静待时间流逝,保持同一个姿势一个小时,每次离开时只觉全身僵疼。好在半个月后爸妈来天津陪我,瞬间有了指望,心里也宽慰不少,有人陪,有人照顾的感觉真好。只是大几个月天天素面朝天,皮肤荒了。
十月,折腾数次,老张的急性过敏病因终于在协和医院确诊——小麦依赖,运动诱发荨麻疹,从此他狠心告别面食,也狠心告别外食。他爱吃的甜点基本戒了,吃零食前必查配料表和致过敏源,以前肆无忌惮吃吃喝喝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十二月,老张在门诊做了个小手术,第一次履行家属的权力和义务,在告知单上签字。明知道不会有危险,但风险告知单着实吓人。术后,老张在家办公,这是今年难得的仅有的一段生活,之前都是周末才能相聚。没成想在家办公的老张超级吵,接二连三的会议打乱了我的生活节奏,我开始嫌弃他在家办公,老张委屈万分。
抛开生病这类烦人的事情不谈,今年也有开心的事情。因为不请自来的病,今天难得地和爸妈有一段团圆的时间,顺便勉强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当年到天津上学时就说要带爸妈去看海,没想到天津是个伪海滨城市,市区离海还有两个小时车程,而且渤海湾没有沙滩,离想象中的海差着十万八千里。后来说带他们去热带看海,看贝壳沙化后白白的细细的沙滩,老妈的护照都办好了,结果疫情说来就来。
今年夏休,正好爸妈都有空,且在身边,就带他们去了一趟大连。我们打小长在内陆省份的人对海的那种渴望之情,估计长在海边的人没法理解。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爬到山上看长江,看着广阔的平坦的绸缎的江面直叫美。后来语文课本上有篇课文叫《山的那边是海》,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大河更大,一眼望不到头的海,从那时候起就开始憧憬海。不单是我,山里人都希望去看一眼海,我就跟爸妈说,总有一天会带他们去看看跟山区不一样的地貌,今年,这个说了多年的话终于实现了。
遗憾的是,大连的海并不美,没能带他们去看看更美的海,只希望疫情赶紧结束,可以带他们去看看异国风情。
我身无长物,就喜欢吃喝玩乐,喜欢外出旅游,2021年光看医生了,出行少得可怜,就一趟大连旅行可以拿出来看看。以前一年跟老张出去玩两趟,自从他去了北京工作,我们已经有两年没有一起出行了,所以计划着明年怎么着也要来一趟双人游。从我们公司明年的工作日历看,有四五趟旅行可以安排,春节、清明、五一、夏休、国庆,身未动心已远,就等老张勾勾手了。
2021年虽然疾病烦扰,坎坷不断,自己也没什么长进,但这一年心性倒是沉稳不少,这份功劳可能要归功于码字和看书,只是码字从11月断后就少了点意思,唯看闲书没有丢弃。
微信读书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我看了38本,看完25本,共阅读347小时,刨去五六月几乎没有看书,基本每天也有看一点点,没有辜负自己。
不管好坏,这一年就这样过去了,2022年,不知道会迎来什么样的每一天,但每一天都值得珍惜,值得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