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那么一种感觉,随着年龄逐渐增长,生活越来越没有激情,越来越没有动力?
每日三点一线,如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热情逐渐消退,以至于都有一种“三十已死,八十再埋”的错觉。
也许,是因为你太久没有获得奖励,得不到肯定吧!

前些天,在整理屋子的时候,我从杂物室最里面,翻出来一个铺满灰尘的箱子,看样子有些年头了。
弄干净,打开一看,满满的一大箱获奖证书,当然还有一些奖牌和奖杯。它们是我在学生时代,各方面优秀而获得的奖励。每一年都获得好几项,三好学生、运动会名次、各项竞赛获奖等等。
在学生年代,学校会奖励优秀的学生,受到褒奖,得到来自学校的肯定和鼓舞,自然会更有动力努力前进。
我看着这些曾经的荣耀,早已麻木的心,终究是荡起一丝涟漪。
我究竟有多久没有获得过奖励,有多久没有得到过肯定了。
每天除了早出晚归,为那几千块的工资忙前忙后,好像也没别的事可做了。
打游戏?没兴趣!
旅游?没时间!
看书?没精力!
老板所承诺的“公司不会亏待你”,望穿时日,日复一日,年过一年,也从未兑现过。
奖励?更加没有!
倒是稍微出一点小错,就被骂个没完没了,自己还不敢吭声,对也好错也罢。
自从学校出来工作以后,奖励、成就感这些东西,就远离而去。我们的心越来越疲乏,除了每个月用以生存的工资以外,似乎没有东西能刺激我们大步前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过一天是一天,原地踏步变成了常态。

世界不给奖励,那我自己拿
人需要成就感,需要被表扬、被奖励,需要荣耀!
世上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好事都让你占到,哪怕遇到一点点,都应该法发自内心地高兴,毕竟都来之不易。
若这世界不能给我荣耀,那我,就自己给自己奖励,恢复前进的动力。
病了的身体,容易缓过来;而熄灭的心,难以呵护。
很多人都只会在自己实现了大目标后,才能获得成就感,殊不知能达成的可能性其实很非常小。
大目标的追赶往往虎头蛇尾,并不是人的毅力被小瞧,过度自信罢了。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多少动力和激情被时间磨灭!目标太大太远,看不到头,长期无法获得奖励和肯定,再怎么有毅力,也架不住毫无反馈的伤害。
尝试降低获得成就感的门槛,把大目标分割成一个个小小的目标。
每达成一个小目标,就奖励犒劳一下自己,唤醒沉寂的心,好好呵护自己来之不易的热情。
适当买点礼物给自己;偶尔去一趟游戏电玩室疯狂玩一天;每个阶段给自己几天清闲,好好休息好好睡觉……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源
毫不夸张地说,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成功率加成1000%!我们都低估了兴趣的威力。
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心态肯定是最佳的。这往往可以激发内在的动力,让我们变得更加专注投入,并且更有耐心地去钻研。
跟外在的激励不一样,这种内在的动力,能够让人保持积极的心态。心态积极向上,自然不会觉得累。
追随自己的兴趣,每有一点点进步,都会让人更有成就感,更容易持续下去,也更容易获得满足感。
可很多人都会说,当兴趣变成工作,就会变得无趣,同样面临的结局是逐渐失去热情和动力。实际上,事情变得枯燥,热情消退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兴趣变成了工作。
当人长期得不到正反馈,就会对事情生厌。最好的反馈,无疑就是奖励。
我们都太过于执着追求目标,忽略了过程中自己的付出和努力,白白折损了兴趣这个强大的工具。

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丢失了生活的热情,丢失了做事的动力。他们也不知道,到底是从何时开始,就逐步活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
用“行尸走肉”来形容自己,很贴切,也不算过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是选择躺平,甚至是摆烂,这不是件好事,却是一种好现象。
因为他们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他们开始尝试奖励自己,开始寻找生活中缺失的激情,这是年轻一代觉醒的兆头,尽管方式看上去可能有点过分。
更多地为自己而活,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奖励的方式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