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文化经典论语大讲堂
资治通鉴|司马光论知人用人: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

资治通鉴|司马光论知人用人: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

作者: 龙门村夫 | 来源:发表于2020-02-21 21:47 被阅读0次

魏明帝曹睿“疾浮华之士”,纳吏部尚书卢毓之言,诏散骑常侍刘邵作考课法。邵作《都官考课法》七十二条,又作《说略》,诏下百官议。司隶校尉崔林、黄门侍郎杜恕、司空掾傅嘏皆有言,但“议久之不决,事竟不行”。

为此,司马光作了长篇评论。

臣光曰: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是故求之于毁誉,则爱憎竞进而善恶浑淆;考之于功状,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要之,其本在于至公至明而已矣。为人上者至公至明,则群下之能否焯然形于目中,无所复逃矣。苟为不公不明,则考课之法,适足为曲私欺罔之资也。

治理国家的关键,没有比用人更重要的了;然而识别人才的办法,连圣贤也感到困难。所以只好求助于舆论的毁谤或赞誉,于是个人爱憎争相掺杂进来,使善良和邪恶混淆;用功劳簿进行考核,于是巧诈横生,真假不明。总之,识别人才的根本在于主上的至公至明而已。居上位的人至公至明,那么属下有能无能就会清清楚楚地反映在眼中,无所遁形。如果不公不明,那么考绩之法,恰好能够成为徇私、欺骗的凭借。

何以言之?公明者,心也,功状者,迹也。己之心不能治,而以考人之迹,不亦难乎!为人上者,诚能不以亲疏贵贱异其心,喜怒好恶乱其志,欲知治经之士,则视其记览博洽,讲论精通,斯为善治经矣;欲知治狱之士,则视其仓库盈实,百姓富给,斯为善治财矣;欲知治兵之士,则视其战胜攻取,敌人畏服,斯为善治兵矣。至于百官,莫不皆然。虽询谋于人而决之在己,虽考求于迹而察之在心,研核其实而斟酌其宜,至精至微,不可以口述,不可以书传也,安得豫为之法而悉委有司哉!

为什么这样说呢?所谓至公至明,是要出自内心,所谓功劳簿,反映的是外在表现。自己的内心都不能理正,而要去考察别人的表现,不也很难吗?居上位的人,如果真能做到不以亲疏贵贱改变心思,不因喜怒好恶改变意志,那么,想要了解谁是擅长经学的人,只要看他博学强记,讲解精辟通达,那他就是饱学之士了;想要了解谁是执法人才,只要看他断案穷尽真相,不使人含冤受屈,那他就是善于理财了;想要了解治军的将领,只要看他战必胜、攻必取,能使敌人畏服,那他就是善于治军了。至于文武百官,莫不如此。虽然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但决断在于自己;虽然考核要看实际表现,但审察却在自己内心。探讨实情而斟酌是否适宜,最为精密最为细微,不可以口述,也不可以笔录,怎么可以预先定出法规而全部委派给有关部门办理呢?

或者亲贵虽不能而任职,疏贱虽贤才而见遗;所喜所好者败官而不去,所怒所恶者有功而不录;询谋于人,则毁誉相半而不能决,考求其迹,则文具实亡而不能察。虽复为之善法,繁其条目,谨其簿书,安能得其真哉!

有的人因是皇亲显贵,虽然无能但仍被任官授职;有的人因为关系疏远出身卑贱,虽然有德有才但仍被排斥。当权者所喜欢的人即使失职也不被罢免,所恼怒厌恶的人即使有功也不被录用。向人咨询,毁誉各半而不能决断;考核事迹,文书具备内容空洞而不能觉察。即使制定了再好的考核办法,增加考核条目,完备档案文簿,又怎么能得到真实情况呢?

或曰:人君之治,大者天下,小者一国,内外之官以千万数,考察黜陟,安得不委有司而独任其事哉?曰:非谓其然也。凡为人上者,不特人君而已;太守居一郡之上,刺史居一州之上,九卿居属官之上,三公居百执事之上,皆用此道以考察黜陟在下之人,为人君者亦用此道以考察黜陟公卿太守,奚烦劳之有哉!

有人说:君主的治理,大到天下,小到封国,里里外外的官吏成千上万,要一一考察任免,怎么能不委派给有关部门而独自承担呢?回答是: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居上位的人,不只是君王而已;太守居于一郡之上,三公居于百官之上,如果各级都用这个办法考察任免自己的下属,君王也用这个办法考察任免三公、九卿、郡守,还会有什么烦劳呢?

或曰:考绩之法,唐、虞所为,京房、刘邵述而修之耳,乌可废哉?曰:唐、虞之官,其居位也久,其受任也专,其立法也宽,其责成也远。是故鲧之治水,九载绩用弗成,然后治其罪;禹之治水,九州攸同,四隩既宅,然后赏其功;非若京房、刘邵之法,校其米盐之课,责其旦夕之效也。事固有名同而实异者,不可不察也。考绩非可行于唐、虞而不可行于汉、魏,由京房、刘邵不得其本而奔趋其末故也。

有人说:考绩之法,是唐尧、虞舜所制定,京房、刘邵不过是加以陈述及修订罢了,怎么可以废除呢?回答是:唐尧、虞舜的官吏,任职时间长,所担职责专,设立法规宽,完成期限远。所以姒鲧治水,历经九年尚未完成,然后才治他的罪;大禹治水,等到九州全部安定,四方土地都可以居住,然后才嘉奖他的功劳;不象京房、刘邵的办法,考核官吏琐刺碎碎的功绩,检查他们一朝一夕的成效。事情本来就有名同而本质不同的一面,不可不明察。考绩之法并不是只在唐尧、虞舜时才可能实行,而在汉、魏不可行,是由于京房、刘邵没有弄清根本问题而只追求细微末节的缘故。

举个栗子:

卢毓论人及选举,皆先性行而后言才,黄门郎冯翊李丰尝以问毓,毓曰:“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丰服其言。

卢毓议论人才及选举之事,都是优先考虑德性品行而后再谈才干。黄门郎冯翊人李丰曾经就这个问题问卢毓,卢毓说:“才干是要用来行善的,所以大才干能够成就大的善行,小才干能够成就小的善行。如今只说是有才而不能行善,这样的才干是不适合作官的!”李丰佩服他的见解。

(《资治通鉴》卷七十三,魏纪五,魏明帝曹睿景初元年,公元237年)

相关文章

  • 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 臣光曰: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是故求之于毁誉,则爱憎竞进而善恶浑殽;...

  • 资治通鉴|司马光论知人用人: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

    魏明帝曹睿“疾浮华之士”,纳吏部尚书卢毓之言,诏散骑常侍刘邵作考课法。邵作《都官考课法》七十二条,又作《说略》,诏...

  • 任贤篇——天下之治在人才

    1.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白居易 2.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资治通鉴》 3.济济多士,文...

  • 领导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领导者既要自知,更要知人 自知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知人才可以用人无遗,知人善任 像孙权一样用人...

  • 知人善用,用人

    不值得定律,懒蚂蚁效应,热炉法则,拜伦法则,波特定律。 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改变世界? 当一项任务出来,...

  • 知人善用-用人

    提到苹果手机供应商,我相信很多人想到的首选就是富士康,的确苹果之所以可以畅销全球,市值登顶,和前几年的中国廉价的劳...

  • 反医法2

    发狂不知人而不见鬼者,乃热也,不可与前汤。此见鬼为虚,而非实热。方用人参,同入于祛痰、祛邪之药内,乃因其反而反治之...

  •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下

    【标题】如何打造高效团队? 001 知人善任 一代枭雄“曹操”的用人之道一直被后世所称颂。他知人善任,令行禁止,见...

  • 曾国藩识人术,四十字看懂天下人

    《与世同流,但不合污》 曾国藩认为: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 对于知人识人, 他被誉为谈气观相的一代宗师, ...

  • 赏罚分明,知人用人,以中和之道管理人才

    今天杜老师讲《人物志》,我所学到就是“知人用人,赏罚分明”。 知人,是用人的前提,哪一种人,适合做什么,又有什么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司马光论知人用人: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gh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