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甫出道未久的陈奕迅在《K歌之王》里唱道:“谁是垃圾,谁不舍我难过”,一语成谶,今天的上海市民开始为谁是垃圾的问题伤透脑筋。网上各种态度和思考纷纷扬扬,街头巷议不断,算得了这几天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根据作家河西考证,“垃圾”一词最早见于宋人吴自牧《梦粱录·河舟》:“更有载垃圾粪土之船,成群搬运而去。”二字从土,可见最早的垃圾和大地或泥土有关。
细考起来,也不简单。“垃”字不见于《康熙字典》,一般字书里也不见此字踪迹,可见其晚出且特别生僻。唯有考察字形,百度百科里解释为会意字,解释为“独立的土块”,并没有解释出处,非常可疑。而“圾”字实为常见的古字,《康熙字典》里解释此字本是岌岌可危的“岌”字,意思就是“危”。危训山高,山高故而危险,所以《离骚》里有“高余冠其岌岌兮”的诗句。过于高洁变成遗世独立,在一般庸人眼里自然也就很像垃圾了。既然“圾”字如此,那“垃”字与其如百科中所言是会意字,说不定更接近形声字。按照从“岌”通“圾”的原则,我们在《广韵》里找到了一个类似的字,岦,其解释为“岦岌,山貌”。此语比较罕见,粗略查考下来,在清代女诗人左锡嘉有有“山岦岌,骇浪掀天天地窄,峡声倒卷蛟龙泣”的诗句,乾隆帝题画诗有“撑霄何岦岌,千秋镇古歙”,清人还有“岦岌瞻黄城,沦漪爱滍水”的句子。在诗文里,“岦岌”一词始终是山高的样子。假如“垃”字是从“岦”字所演而来,那么“岦岌”难道就是“垃圾”的原型吗?
再回头看宋人《梦粱录》里那句话,或许又可以重新解读。“垃圾粪土之船”假如实为“岦岌粪土之船”,那么其意甚明,粪土高高堆起,被船运走。假如我们用现代意义来解读这句话,那就成为了“垃圾和粪土”,粪土难道不是垃圾吗?细考文意,可以知道最初的“垃圾”一词实际上是一个形容词,就表明高高堆起,和“岦岌”是同一个词。
不过,“岦岌”在表示山高的同时,还表示了一种庄严、肃穆的风貌。说“岦岌粪土”,那不是很可笑吗?《梦粱录》的作者可能出于此考量,将“岦岌”转写为“垃圾”,化山为土,意为高高堆起的废物,行文不失雅致,又如画写出实景,同时还发明了一个“垃”字。或许正是从此以后,“垃圾”就逐渐转形为名,基本等同于我们今天的含义了。而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垃圾”进入了人们的日常口语,而作为其原词的“岦岌”,却反而随着文言文的消逝而逐渐变得不为人知,落入了汉语的剩余物,也就是“垃圾”的队伍。
区别在于,《梦粱录》里的“垃圾粪土”不仅仅是彻底的“无用之物”,而是作为“粪肥”来进行销售并再次使用,甚至会发生因抢夺而对簿公堂之事。按照今天的分类,那显然应该属于“可回收垃圾”。不过,当我们今天面对“垃圾”的时候,已经遗忘了这个词的祖先“岦岌”,那些人类不屑一顾之物,在过去也曾经是高耸的山峰。
尤雾
2019年7月7日星期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