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与领导一起外出公干。
坐在车上的我们不说话,气氛显得沉闷又尴尬。最先受不了的是他,率先打破沉默的也是他。
聊什么?上下级的关系,可以聊的内容真得不多,工作话题就成了他避免尴尬的不二选择。
“小Z到你们部门快一个月了,怎么样?他还适应吧?”领导没话找话地问。
这问题我还真不好回答。小Z虽然来了有二十天了,但跟我不在一个办公室,平时的工作也没多少交集,都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埋头苦耕,相互间也没有什么交流。我确实不知道他是否适应,当然也就不好替他回答适应或者不适应了。
既然领导问了,不回答肯定不合适。迟疑了一下,我给了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应该还好吧!?部门的事情不复杂,挺容易上手的!”
这次轮到领导不好接话了,他迟疑的时间更长,车上一度回归最初的沉寂,好一会儿才憋出另一句话:“多带带他吧,让他也熟悉熟悉你手头的事,忙的时候让他替你分担一下。”
这话只跟我一个人讲貌似不合适吧?怎么着也该当着小Z的面把他的意思传达到位呀,不然我始终会有师出无名的感觉。
我当然愿意带新人,谁不想多个同事分担自己的工作呢?但是,凡事都怕有“但是”,如果我私自把事情安排给小Z,已有五年工龄的他肯定心有怨气,搞不好又是不欢而散的结局。尽管我举双手赞成领导的安排,但心里也知道他讲的其实是套话。
我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又是一阵踌躇,才迸出一句:“等他熟悉了自己手头的工作,领导再亲自安排一下这事吧!”
说完我就后悔了,这话说的,好像在给领导安排工作似的。没办法,谁叫我从来就不谙随机应变之道呢。
其实,从前我与这位领导处得也算和谐。他外表随和,见人三分笑,在人前的永远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很有亲和力,又颇善聊天。以前一起外出公干时,漫漫长路中,他话最多,特能活跃气氛,整个车上都是相谈甚欢的画风。哪怕只有我跟他两个人,也是其乐融融的场景。
去年,因为工作方面的事情,我提出一个小要求,涉及到隐私就不详细描述了,他当时答应得非常痛快,让我感动了好久。事后,他一直没兑现,我更是无意中得知他在同事面前嘲讽了我的诉求。那一刻,他在我心目中的好形象彻底崩塌了。
当然不可能再有然后了。至此以后,我和他的关系就变得很微妙。
单独相处时,特别容易冷场,像这样一两句话就能把天聊死有如家常便饭。这应该就是网络上常说的“尬聊”吧!
初次接解这个词,还是拜闺女所赐,之前总是打电话给她,过问一下生活的方方面面。
她对我说:“老妈,你是在尬聊吗?我们好像总是在聊没营养的话哎!”
好吧,我承认确实有这么点儿意思,但被闺女直接点破才更尴尬!
为了更文,今天扯了些不该扯的闲话,也有点儿尴尬,这是我一个人的尬聊。前来捧场的简友可自行忽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