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干货在这里读书心理
想随时进入专注心流状态,看这篇文章

想随时进入专注心流状态,看这篇文章

作者: 心理咨询师阳渊明 | 来源:发表于2022-08-11 20:42 被阅读0次

控制自我意识,控制注意力,实现和谐统一的优质体验,就能帮我们进入任何我们想进入的专注状态。

别急,本文比较长,但读下去,你就会收获到你想要的。(本文一万字,或许可以先读结尾)

01

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人,感觉、思想、行动都能配合无间,内心的和谐自然涌现。

生活在和谐之中的人,不论做什么、遭遇什么,都不会把精神能量浪费在怀疑、后悔、罪恶感及恐惧之上,精力永远用在有益的方面。

对生命胸有成竹的人,内心的力量与宁静,就是内在一致的最高境界。

方向、决心加上和谐,就能把生命转变成天衣无缝的心流体验,并赋予人生意义。

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再也不觉得匮乏。意识井然有序的人不需要害怕出乎意料的事,甚至也不惧怕死亡,活着的每一刻都饶富意义,大多数时候也都乐趣无穷。

02

想进入这种无比幸福的专注状态,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然后才是怎样使自己进入这种状态。介绍两个概念:“精神熵”与“心流”

“精神熵”其实是个绝妙的比喻。简单地讲,熵是指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越混乱,熵值越高。比如在冰里面,水分子相对固定在一个位置附近振动,系统比较稳定,熵值就比较低。

变成液态水后,分子开始流动,熵值变大。成为水蒸气后,分子四处乱窜,熵值就更大了。反过来,一个系统内部越有规律,结构越清晰,熵值就越低。

人的大脑里的念头就跟分子一样,时刻万马奔腾。佛家打比方说,一个人从外表看是在静坐,但内心却如同瀑布一般,无数念头蜂拥而来。

如果没有节制、训练,你的心就会经常处在这样的混乱状态,虽然你意识到的可能只有少数几个念头,但在潜意识里,却有多得多的念头在相互冲突,在争夺你的注意力,在抢夺你大脑的控制权,在试图引导、影响你往南辕北辙的方向走。

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就像热锅里的气体一样,各个念头之间没有什么束缚和联系,各自撒开脚丫欢快地狂奔,你的内心一片混乱,熵值非常高。

03

但是,如果你进入了心流状态,那就不一样了。

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你所有的心理能量都在往同一个地方使,那些跟任务无关的念头都被完全屏蔽

甚至包括你对世界的意识、对自我的感知,更不用说对别人评价的患得患失、对物质得失的精心计算,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你并不是只有一个念头,你的大脑仍然在高速运转,但是所有这些念头都是非常有规律、有秩序的,就像一支高度有纪律的军队,井井有条地组织了起来,高效率地去完成一个任务。

这时候,你的感觉就跟“心流”这个词的英文flow原意一样,心里的念头就像一条钢铁洪流,浩浩荡荡但是又井然有序,势不可当但是又能从你心所欲,喷涌而出但是又不会四处洒落,而是汇聚成一条水龙,冲荡开一切泥石沙砾,创造、奋斗、整合,你不需要特意去控制这个过程,但一切又都在你的控制之中。这就是专注的最优体验。

这时,你的心熵非常低。当你自审内心时,你发现你的心像冰一样晶莹剔透,一切都处在最佳、最合理的位置上,所有念头都相互支持、相互关联,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往同一个方向前进。这是一个混乱程度最低、秩序最高的心理状态。

心流就是大脑的生命。当心熵比较高的时候,在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大脑的做功能力很低,很多心理能量都浪费在内耗上了。

但一旦进入心流状态,心理能量就围绕着同一个主题组织起来,向同一个方向高效率地输出。

人在心流状态下的表现最好。而且,如果一个人经常经历心流,他的心理就会被训练得越来越有秩序,以后进入心流就越来越容易,即使平时不在心流状态下,也不像一般人那样心猿意马。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冥想。佛家经常用冥想来降伏内心那瀑布一样奔腾如雷的念头。

在冥想中,你摒除杂念,心灵澄净,如一道清澈的心流。经过长期练习之后,哪怕不在冥想之中,你的心灵也会比常人更平静,遇到意外变故时能更快地集中注意力。换句话说,你的心熵整体降低了。

当然,心流这个负熵过程也需要外界的干涉。高僧冥想多年才能达到波澜不惊,你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更容易地进入心流。

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当你心里的熵值降到最低,一切纷扰念头都销声匿迹,只剩下你和当前的事物时,那种心灵如同冰晶般通透、念头如同雪水般畅流的感觉,就是你心里能达到的最优体验,也是你大脑里的奇迹。

04

心流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这种幸福的体验就可以促进你主动的进入专注。

当你做一件事不追求未来的报酬,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回馈,也就是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的时候,你就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这时候,你没有一个向外求的目标,而是有一个向内的“自成目标”。

为了赚钱而投资股市,不算自成目标的行动;但若是为了证明自己有预测未来潮流的能力而玩股票,却可以算是——即使两者最后在金钱上的报酬分毫不差。

如果教导小孩儿为的是把他们培养成良好的公民,也不算自成目标;但是若为体会跟小孩儿沟通的乐趣而教导他们,就是自成目标了。

从表面上看来,这两种情形不分轩轾,不过真正的差别是,在自成目标的活动中,一个人可以完全为行动本身而投入全部心力,否则他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行动的结果上。

可现实中,我们往往要做某件事,就是因为我们对外有所求,比如必须学会某个技能赚钱,或者为了取得好的排名只能专注学习等等,这当然没关系。

某些违反我们意愿、不得不去做的事,逐渐也会呈现它固有的报偿。

但是很多人从未察知他们被迫从事的活动中有什么新的乐趣,结果只落得终身厌恶这种活动。

因为很多活动的乐趣都不是自然天成的,它需要我们在开始时做一些并非心甘情愿的努力。我们需要主动去寻找和感受活动的乐趣。一旦个人技巧得到回馈,互动开始,自然就会产生值得的感觉。

05

我们平时做的很多事情,本身都没有什么价值,只是不得不做,或是因为我们预期未来会有回报才去做。

很多人觉得他们投注在工作上的时间根本就是一种浪费——他们与工作疏离,投注在工作上的精神能量根本得不到补充。

对不少人而言,空闲时间同样是一种浪费;通常休闲有助于工作后的放松,但这段时间往往只是被动地吸收信息,没有运用任何技巧去开发新行动的契机,结果生活只是由一连串无聊而焦虑的感受所组成,个人全无控制力。

我们这个时代最讽刺的一个矛盾就是,大量的闲暇并不能转换为乐趣。

跟只不过数代以前的人相比较,我们享受人生的机会大多了,但事实上我们一点儿也不比老祖宗生活得更快乐。

光是机会还不够,我们更需要善用机会的技巧。我们必须知道如何控制意识,但大多数人都不懂得如何培养这种技巧。

置身于五花八门的休闲设施中,大多数人仍然觉得生活很无聊,甚至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挫败感。

06

按照这 3 个步骤进入心流状态

第 1 步:创建一个无干扰的环境

分心是心流的第一大敌人。每一次分心都会导致“注意力残留”。

注意力残留意味着你的一些注意力还停留在大脑先前处理的分心的事情上。根据研究,这种注意力残留持续约 22 分钟。这意味着,在 22 分钟内,你的大脑表现不佳。

因此,如果你想维持深度的心流状态,就需要创造一个无干扰的环境。

你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当你想在心流状态下工作时,请关闭电子邮件和其他通知。

让你的同事/家人知道你的专注时间以及你何时可以再次满足他们的要求。

第 2 步:利用早晨进行深入、专注的工作

能量峰值时间是一天中精力最充沛、专注力最强的时间。根据研究,对大多数人来说,能量峰值时间是早晨。在早晨进入心流要容易得多。

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时间安排理念:管理者时间和创作者时间。管理者一般会把一天按小时来划分,然后每个小时做一件事情。程序员或者作家这类创作者则会把一天分成较长且不被打断的时间段。对于管理者来说,切换任务的成本比较低,而且是在意料之中的。而对于创作者来说,切换任务的成本很高,而且会极大地降低工作效率。

一种好的实践是早上用于创造,下午用于管理。

避免在早上查看社交媒体、电子邮件或抖音,因为这会让你在一天中分心。这就像吃了一个含糖很多的甜甜圈开始新的一天一样。在一天剩下的时间里,你的大脑会寻找越来越多的糖,相比之下,所有健康食品的味道都不好。

第 3 步:让“猴子脑”安静下来

我们的外部环境可以不受干扰,但我们的思想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担忧和想法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一个奔跑的、不受控制的头脑就像一个“猴子脑”,不断地从一个想法到另一个想法,从一个担心跳到另外一个担心。

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我们有 47% 的时间是在游荡的“猴子”头脑中度过的。让这种猴子头脑安静下来很重要,因为未经训练的猴子头脑几乎不可能在深度心流状态下工作。

现在,最重要的是对这些知识采取行动。仅仅知道是不够的。

注意:

1、从资讯世界撤离,专注下来

大部分人在心流之中都有一头拦路虎,那就是浮躁和分心。

我曾经历过那种分心成瘾的状态,十分钟不看手机手就痒,打开头条看新闻就停不下来,一边被新奇的事吸引,一边骂它为什么如此懂我的兴趣(是有一套算法的)。

智能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兴趣都是可以被计算的,我们宝贵的时间也就这样被计算了进去,专注变得尤为困难。

当我们分心成为习惯,专注越来越远的时候,真的是挺恐怖的一件事。也就是我们难以集中精力攻克一个难题 ,难以专注下来学习一门技术。有研究证明,那些长期处于分心状态下的人,或将永久失去保持专注的能力。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整天都是非常专注的状态,我们可以规划专注时间,将它变成常规的工作节奏,之后不需要去想就可以自动进入深度状态。

我常说的一个写作方法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每天固定时间进行写作,一到这个点,就把屁股坐到电脑面前开始写,一是不给自己犯懒找借口的机会,二是有助于度过“万事开头难”的艰难期,三是自动化的运作,一到了那个时间就去做,不要想。好习惯的培养,终身受益。

2、在能力与挑战之间获得平衡

心流是一种内心的平衡,通过调试挑战的难度,可以达到这个平衡。

心流体验,基本都是在挑战时产生的,比如登山,比如完成一篇新小说,正是因为有挑战,我们需要全神贯注,完成之后我们内心充满能量,有成就感。

所以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要先进行自我认知,要知道你到了什么水平,能做成什么样,心里要有点谱,太简单的事,不会有心流体验,太难的,会有挫败感。

比如朋友请我帮她的视频配乐,这对我来说,就和吃饭一样简单,打开软件随便点一点,就完成了,这样的事情,不会给我带来半点心流体验。

做喜欢的,能做好的,有价值的,比较容易产生心流体验。

确实是这么回事,喜欢的事,我们可以很自然地专注下来,能做好的,说明与我们的能力是匹配的,有价值的,可以让我们得到更多成就感。

外科医生是最容易得到心流体验的职业之一,因为他们的工作,可以修复肉眼能见到的创伤,这种救死扶伤的性质,也让他们的自我价值和成就感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

3、提高技能,让你对你所做的事有主控能力

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技能越高越复杂的时候,就越容易获得心流体验。

第一步,我们要选择与技能相匹配的目标,也就上面我们提到过的,挑战要适中。

第二步,多训练和提升技能。比如游泳,你会自由泳、蝶泳、蛙泳(这些属于技能),就会比那些只会蛙泳的人,更容易进入心流。而同样只会蛙泳,那些技能更强的人,也更容易得到心流体验。

想要提高技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的步骤。

刻意练习来自于前几年大火的《刻意练习》这本书,它告诉我们,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这个技巧就叫做刻意练习,是迄今发现的最强大学习法,是任何人想要从新手到大师,不可绕过的成长黄金法则。

而刻意练习的几个步骤我们并不陌生:明确的目标,练习时专注,留意和处理练习中的反馈,走出舒适区。

前面的两个步骤前面已经提到过了。

及时反馈也是获得心流的重要条件。

很多外科医生表示给多少钱也不干医院其他科的工作。他们认为:内科治疗常常没那么明确,神经科的目标更模糊,常常十年才能治好一个病人。所以,外科的诊断和治疗,能在过程中不断得到回馈。

走出舒适区,我们的技能才能得到大幅提高。一个长期处在舒适区的人,已经变成了温水里的青蛙,会被社会淘汰。

这首曲子你弹得很好了,你再怎么弹,也就这样了,你需要练习更复杂、对技能有更高要求的曲子,这样才能成长。

依稀记得一次在看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现身》,连续看了两个小时,我以为只过了二十分钟,中间有片刻,外面的树叶落下来,我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很神奇的感觉。

《心流》是行动之后得来的,读完这本书,更多的是去在工作和生活中去用,去思考,让无聊的工作变得有趣,让本来机械化的大脑,变得鲜活、兴奋起来,任何工作都可以充满充满能量和成就感。

如何实现幸福感和提升效率?

现代社会的发展如此快速,以至于很多人都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社会的立足点,看似大家挺快乐,其实大家都非常孤独。

我们的价值标尺应该向内寻找意义,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并为之付出努力,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把价值标尺建立在外界上的某些东西。

注意力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有几种情况很容易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1.当我们太注意外界的眼光时,我们就会经常分散注意力去检视自我,了解情况是否存在,以及如何应对,这个过程非常容易消耗注意力资源,以至于我们很难专注在一件事情上。

2.当我们目标不够清晰,或想要的比能做到的更多时,也会引起内心的冲突经常分散注意力,并且经常感到焦虑。

3.当我们躺平没有任何追求时,又会感到厌烦而无法集中注意力。

那么如何减少注意力混乱和分散呢?

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过滤和培养你的信息环境,屏蔽或减少那些跟目标无关的信息。比如不关乎自己的新闻、吃瓜热点、无意义的群聊等等,因为你最终会发觉你几乎改变不了它们,这只会让你徒增烦恼和内心失序,索性就减少关注,不要自寻苦恼。

反过来想,如果不关注这些东西,真的会让你损失什么吗?

其实不会,这个很关键,无意义之事,少做。这也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讲的,专注于影响圈(你可以改变的东西),而不是关注圈(你不能改变的东西)。

2.另一种是控制自己对信息和环境的主观看法,训练强大的内心,不为外物所动。比如这几年的新冠疫情,有人觉得浪费了青春,而你反而觉得可以让自己慢下来看书和思考人生,将逆境看做挑战和机会。

事物本身无好坏,皆取决于你对它的解释。

but我必须说,绝大多数人采取第一种方法比较稳妥,或者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做到第二种方法,因为你掌控自己接收信息后的反应能力,真的没那么容易,很多人还是会在信息的噪声中沉沦。

相反,在噪声信息影响自己之前,先采取措施不让它进来更稳妥。

最重要的如何创造心流体验?再补充一下

小型心流靠秩序,大型心流需设计

一些小型的心流只需要通过秩序就可以,比如梳头发、掌控呼吸节奏、敲木鱼等等,但小型心流只能缓解无聊,而没有增加体验品质,所以还需要大型心流来真正的提升自我。

1、在落地实操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做到以下4步就可以创造心流:

1.选择具有挑战性,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而完成的活动;(拿阅读活动举例,它需要你在阅读时保持专注和思考,但是你只要认真努力就可以完成)

2.制定一个明确且有挑战性的目标;(比如三小时读完三章某书)

3.制定明确的行动反馈体系;(1个小时就要读完1章并写笔记,每30分钟检查一次进度,读得慢的话就调整阅读速度)

4.放下所有事情和自我意识,集中全部注意力在这个活动上。(关闭所有无关阅读的东西,拿起书全神贯注的阅读)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将生活中的任何无聊之事都变成乐趣。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喜欢才做一件事,而是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正反馈,慢慢产生了乐趣。

07

心流的原理是什么呢?

当我们自己感知的能力水平(能力)和任务所需的能力(挑战)相匹配时,最有可能出现心流的状态,带来乐趣。

最佳的情况就是我们认为自己有高水平能力+选择需要高水平能力的任务。

如果自身能力超过任务所需的能力,我们就会产生无聊厌烦的情绪;

如果自身能力大幅低于任务所需的能力,我们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而心流就是介于无聊和焦虑之间的平衡状态。

需要记住的是,随着心流越来越多,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挑战难度和加强自己的能力技巧,才能产生持续不断的心流体验。

08

更重要的事情:确定你的人生意义和目标

除了将所有事情都转化为心流体验,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目标,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服务于这个整体目标,也是因为这个整体目标,才让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具有意义。

1、心流的首要条件是,行动必须有目标,比如赢得比赛、做成一件事。

最终目标只要能为一生的精神能量建立秩序,它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

目标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目标,从而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更好的投入活动。

目标与努力之间的关系:一开始我们的行为由目标驱动,到后面我们的行动又加强了目标的重要性。

2、说到人生意义,通常对人生的意义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寻找意义”本身这个过程。

第二种认为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意义,不管制定多少目标和实现的结果如何。

第三种认为追求一个重要的大方向目标,各个目标和活动服务于这个总目标,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感觉、思想、行动都能配合无间,内心的和谐自然涌现。(我个人倾向于这种)

3、建立"复杂"意义的目标

人生从简单走向复杂分为四个阶段:

1.享乐阶段:个体的生理需求,求生存、求舒适、求享乐;

2.中间阶段:当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开始向外扩展自己的边界,支持、帮助、包容他人和社会,寻求外界的认同;

3.乐趣阶段:个体再次转向内心,向内求,开始反省自我,不再盲目认同外界,追求自我实现,乐趣代替了享乐;

4.“无我”阶段: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放下一切执念,与自然融为一体。

落到我们自己身上:

首先是认识你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确定自己的目标。

第二是放弃其他不重要的目标,给目标排优先级,把精力优先放在最重要的目标上。

第三是行动和反省相辅相成,行动本身是盲目的,光靠反省又缺乏行动力。在投投每个活动或目标之前,先反省:自己真的想做这件事吗?做这件事能帮助我的大目标吗?做这件事有乐趣吗?想清楚后,就要全神贯注的投入。

09

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心流

我们可能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应对这些处境。

ps:下面说的所有活动,都需要使用上面的心流实操方法,才能实现心流,下文不再重复。

1、空闲时间的心流

如何利用空闲时间,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关键。

1.很多人都不会利用空闲时间

有两种极端的状态容易“废”一个人,一种是忙到你没时间思考,另一种是你闲到不知道该做什么。

人一旦太闲又没事做,就会产生“精神熵”,因为你不知道注意力该放在哪里,思绪就像猴子一样到处跳跃,无法安定,就容易庸人自扰之。

很多人的做法就是刷娱乐短视频、看网上吃瓜、刷剧、大游戏,来逃避这种感觉,殊不知这些资讯又让你恶性循环。

2.如何有效利用空闲时间?

有些人觉得工作就是在消耗能量,因此希望通过空闲时间来休息。

可惜的是,大多数人的空闲时间也是在浪费,没有去做一些能够自我提升的事情,只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被大量无用信息和无价值的事情填满,感觉又累又充满空虚感。

更应该的是主动安排自己的空闲时间,利用业余时间发展兴趣,创造心流,如看书、写作、提升工作技能、练乐器等等真正能提升自己的事情。

2、感官上的心流

1.运动:步行、跑步、健身、登山、骑自行车、瑜伽、游泳、舞蹈、武术等等。

2.性爱:肉体享乐+浪漫+彼此真心的关怀,三体一位。

3.视觉:欣赏艺术作品和观赏风景。

4.听觉:聆听音乐、学会一些乐器技能和创作音乐。

5.口腹:品尝美食,自己做菜和学做新菜。

需要注意的是,感官之乐容易上瘾,特别是口腹之欲,我们应该在自律的基础上享受乐趣,不至于成为欲望的奴隶,但也不要因为恐惧而一味压抑欲望,而要做到平衡。

tips:有个研究表明,如果你想减肥或者健身,每周给自己安排一天的“放纵日”,会让你更有自主感和坚持下去,并且最终效果和每天都克制的人一样。但要注意的是,这一天的放纵日不是可以为所欲为,而是要提前计划并适当的放纵。

3、思维上的心流

精神和物质应该做到平衡,而不是一味的活在精神世界中,也不是一味的追求物质。

我们不仅可以从感官体验中创造心流,也可以从思维中创造心流。

很多人一离开校门就不再学习,因为一二十年受外界强迫的学生生涯留下了许多不愉快的回忆。他们长期受老师和教科书操纵,毕业的那天就是他们的自由之日。但放弃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人永远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他的思考会受邻居、报纸社论、电视节目所左右,他会被专家学者牵着鼻子走。

在理想状况下,(上学)强迫教育的结束应该就是自动自发追求更高教育的开始。这时,学习的目标不再是分数、文凭或找份好工作。而是了解周遭的事物,从个人经验中发掘意义,建构价值观,思考者会从这里面找到深邃的乐趣。

思维的心流活动有很多:阅读,思考,写作,吟诗,做白日梦,有秩序的进行记忆,玩猜谜游戏,与他人专注的谈话,钻研各种感兴趣的学问,当业余历史家(写自己、身边人的历史),当业余科学家(研究喜欢的学科),钻研哲学等等。

我们需要保持终身学习,并尝试从信息消费者变成生产者。

4、工作上的心流

生活的品质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我们如何体验工作以及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关系。

根据作者的调查研究,我们在工作中体验到的心流比休闲多不少,但为什么我们更喜欢休闲,而不是喜欢工作呢?

很多人不喜欢工作,不是生理或心理的疲倦,而是因为现代人的工作观念——工作和目标的关系。

1.对工作不满的原因:

1.缺乏变化与挑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创造工作的乐趣解决)

2.人际关系的冲突;(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也帮助老板和同事实现他们的一些目标,做到共赢)

3.压力太大,没时间思考自己的事情或陪伴家人。(压力是主观的,并且更多的是因为没有利用好休闲时间,解决方法是创造心流体验,屏蔽一切转移注意力的诱惑)

2.如何创造工作的乐趣,提升生活品质?

1.像玩游戏一样去工作,重新设计工作,设定有挑战性的明确目标,制定即时反馈的规则,并根据自己的工作能力进行调整。

2.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发现创造乐趣的机会,将单调、无聊或无意义的工作变成复杂的活动,全神贯注,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这两个策略需要同时使用,才能创造心流体验,让工作产生乐趣。

5、人际关系中的心流

良好人际关系是幸福不可或缺的要素。

社会科学调查的结论一致认为,人在有朋友、家人或任何人为伴时最快乐,并且支持性的社会人脉能减轻压力,不容易被疾病和不幸事件击倒。

1.为什么我们喜欢群居,而不是独处?

因为维持内在的心灵秩序非常困难。很多人独处时,往往需要外在的目标、刺激、反馈,来帮助控制注意力的方向,如果没有外在的力量,那么注意力就开始游荡,思路也变得混乱,进入“精神熵”的状态。

人独处而又无事可做时,会产生一种无法忍受的空虚感(孤独感)。

熬过孤独的方法就是设定目标,调整注意力,创造心流,不让精神熵损害心灵。

2.我们是需要独处的,因为独处可以帮助我们从群体中抽离出来,做群居中不易做到的事情,比如深度思考、深度阅读、更专注的学习等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孤独并不等于独处,独处是一种客观状态,如果是为了某个目的而主动独处,一般是较少产生孤独感的;孤独更多是非情愿的独处、被他人排斥造成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你太强了,无敌总是孤独的hhh

所以,如果你的独处没有目的,那你就不要强制自己独处,因为很可能只会带来强烈的孤独感,反而让你做一些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来填补空虚感,比如疯狂购物、刷剧、刷短视频、打游戏、随意性行为等等,更甚至会做出错事。

3.创造人际关系的心流

(1)家庭:伴侣

爱情/婚姻跟“合资企业”一样,需要持续经营,需要不断为此投入精力,才能保障它的生存。

双方要忠于最初的承诺、发展共同目标、不断寻找新的挑战,让关系一直走下去。

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曾说,要得到完全的自由,必须先臣服在一套法律之下。换言之,接受限制就能得到解放。

爱是妥协,也有快乐,是束缚,但更是一种打开内心、拓展自我边界的勇气。

私以为,一段良性的爱情还是婚姻关系,应该做到:彼此独立,又互相牵挂。

(2)朋友

人生越到后期,友谊就越需要努力培养。

我们可以根据共同的兴趣或人生目标选择朋友,好朋友一般会支持我们的目标,甚至与我们一起追求目标,彼此加强自我。

6、在挫折中创造心流(自得其乐)

1.将不幸、苦难和危机视为挑战的机会

培根引用禁欲学派哲学家塞涅卡的话指出:“人在得意时表现出的种种优点令人羡慕,但人在困境中表现的种种优点更令人佩服。”

有三种因素影响着个体应对压力:

第一种是社会的支持,比如国家、家人、朋友。

第二种是个人的心理资源,包括智慧、能力、教育水准和人格。

第三种是个人对付压力的策略。

在这三种因素中,第三种是最重要也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把不幸变成机会是一个人最难得的能力和勇气。

在苦难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将苦难视为改变自己内在秩序的开始。苦难的正面意义在于,它能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减少选择的冲突并聚焦于这个目标上。

在没有困难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认清楚少数最重要的目标前进,其他无关的东西全部放弃。

2.将压力转变成心流活动的方法:

第一,经常自我肯定。

第二,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开放的心态,专注于个人目标的同时,根据外界的变化调整自己。

第三,寻找新出路。如果无法解决实现目标的障碍,就试试换其他更合适的目标。

3.在困境中创造心流,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

比如有些囚犯会利用身边的东西制造一些“小游戏”,以此保持内在秩序,避免自己的精神崩溃。

最后,用一个“例子”总结一下心流的精髓

比如“走路”,是可以让你快速体会到心流的。但是我们大多数时候没有体会到,是因为没有“心甘情愿”。

走路有目的地及(目标),你可以通过调节行走速度,或者规定多久到达,(增加难度),还可以选择自己的关注点(注意力),到了之后还可以分享自己的路途感受(反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联系我们:baijiahao@baidu.com

百家号独家出品

相关文章

  • 想随时进入专注心流状态,看这篇文章

    控制自我意识,控制注意力,实现和谐统一的优质体验,就能帮我们进入任何我们想进入的专注状态。 别急,本文比较长,但读...

  • 按自己的节奏过日子(2022年21日)

    对自由的渴盼,从来都源于想更好的奋斗。 按自己的节奏做事是快活又沉浸的,随时都能进入心流状态。 早起读书、瑜伽。重...

  • 随时进入心流时刻

    这是贝贝的【写作日更】594/600 这周出差,给自己排了不少的任务,不过路上还是有几个小时可以利用,总不能就是干...

  • 随时会进入颓废状态

    我离婚了。 现在有4个月了,工作有2个月。 进入工作,我才发现自己有问题。我深深的意识到,这是离婚带给我的。 雨️...

  • 进入"心流"状态

    心灵奇旅是一部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影片。 其中一点就是影片里有大量描绘心流状态的片段。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那个小鼓手、...

  • 进入心流状态

    听动听的音乐,读经典的书籍。你好,我是马登强Bean,这里是【登强读经典】。 最后推荐一个常用的番茄钟APP-番茄...

  • HI式复盘 奔跑橙子2018-5-3

    记录: 能进入心流状态,但不是每次都能进入心留状态 反思: 进入心流状态时候的效率简直太高太稳定,但心流太顽皮,不...

  • 快速进入“心流”状态

    介绍,非常值得了解。 如何通过操控大脑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你可能都不敢想这个问题。但《盗火》一书告知我们,关掉头脑...

  • 快速进入心流状态

    如何高效快速考入医学院的(美国医学院非常难考) 1、接下来几个月要达成什么目标; 2、目标要有稍微挑战性,并且分成...

  • 【16年一周一专题】——专题一《心流》

    目录 1、心流在不同领域产生的基本原则 2、进入心流状态的方法 3、进入心流状态的前提 4、进入心流状态的保证与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随时进入专注心流状态,看这篇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pt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