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戴氏春秋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5.50 “三军时代” 鲁国最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5.50 “三军时代” 鲁国最

作者: 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 来源:发表于2024-08-01 23:21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笔者前文曾经总结过从襄公十一年(前562)“作三军” 直到襄公十九年(前554)仲孙蔑去世期间鲁国六卿排序变动情况。现在总结一下从襄公二十年(前553)季孙宿成为上卿直到昭公四年(前538)叔孙豹去世,也即鲁国即将从“三军制” 变回 “两军制” 前夕鲁国六卿格局的变动情况。

    襄公十九年至昭公四年鲁国六卿变动情况

    如表,仲孙蔑去世之后,按照襄公十一年的 “僖闳之盟” 约定,季、叔孙、孟三家分掌三军,并轮换掌控拥有实权的 “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不过这一格局从一开始就不被看好,因为似乎没有考虑到如果某一族连续出现家主连续早亡的现象,结果这个局面偏偏就首先发生在 “季、孟体制” 支柱之一的孟氏身上。仲孙速(孟庄子)和仲孙羯(孟孝伯)分别指担任家主四年和八年,比起长寿的季孙宿和叔孙豹,孟氏的骤然衰落导致 “季、孟体制” 乃至 “三桓” 执政断裂了一根主要支柱。为了维持局面,迫不得已采取了驱逐臧孙纥的极端做法,并且重点扶持了与季氏有很深利益关系的子叔氏来占据主要的卿位,以排挤新兴公族使之无法掌权。

    1、叔老卒

    具体来说,第一次发生诸卿之一去世事件是在襄公二十二年(前551),也就是孔丘诞生的那年,曾经先后担任叔孙豹和仲孙速所统帅下军之佐的叔老(子叔齐子)去世:

    ……秋七月辛酉,叔老卒……(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按照笔者的推算,公孙婴齐之子叔老出任大行人是在鲁成公十八年末,至此共二十三年。除了作为外交人员参加 “向之会”(前559)、齐师围郕邑之后如晋求援(前558)、“平阴之役” 后前往齐国聘问修复两国关系(前553)之外,还曾经以下军佐的身份独立帅师跟随晋上卿荀偃等参与伐许以及对楚师大胜的 “湛阪之役”(前557)等。

    不过由于鲁国诸卿格局为 “三桓” 和臧氏所固化,叔老一生都没能从大行人的位置上更进一步,去世后卿位和军行由其子叔弓(子叔敬子)直接继任,所以这一变故没能够导致卿序发生调整:

    叔老去世前后六卿格局变化

    相应的,三军将、佐也没有发生实质变化:

    叔老去世前后三军将、佐变化

    2、仲孙速卒和臧孙纥奔齐

    如前文曾经介绍过的,仲孙速担任家主和下军将仅仅四年后就英年早逝,给 “三桓” 执政带来了巨大挑战。按照资历和辈分排序,臧孙纥本应此后登升一位,接任孟庄子的卿位和军行,不过出于维护 “季、孟体制” 在鲁国政权中核心地位的目的,季孙不得已驱逐了和自己多年来配合默契的 “智者” 臧孙纥:

    孟庄子去世和臧武仲流亡导致鲁国卿序的变动

    如表,臧孙理应在孟庄子去世后成为新任的大司空,不过由于季、孟之间的勾结,迫使其接任仅一个多月就被迫流亡,此导致臧氏暂时离开了诸卿序列。再来看看这些变故期间军行的变化:

    孟庄子去世和臧武仲流亡导致鲁国军行的变动

    当然由于鲁国此期间并未举行 “大蒐礼” 的记载,也没有重要的军事行动,因此臧孙可能实际上未能来得及真正意义上出任下军将就流亡了。不过如表中所示,一旦臧孙将下军,那么将出现季、孟两家只能同掌一军的局面,而另两军分别为叔孙氏和臧氏指挥,此将突破 “僖闳之盟” 对鲁国军事权力的划分,因此臧孙的流亡早已注定。

    经过此次风波,“三桓” 仍然盘踞着 “三有司” 以及三军主将的职位。以上变动的一个副产品就是,鲁襄公见缝插针地安排自己的庶兄弟公子慭代表新兴的 “成族” 进入六卿,此对 “三桓” 的执政体系是一个相对有限的冲击。由于这一安排直接来自国君,因此季、孟都无力公然阻拦,不过同样由于 “三有司” 和三军主将来源的固化,公子慭最终也未能从这个位置上更进一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5.50 “三军时代” 鲁国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zd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