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在哲学班主任的推荐下收看了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的收官之作,走进王阳明和他的《传习录》,去学习知行合一的真谛。
本次的经典文化节目《王阳明与传习录》果然精彩纷呈,通过演员辛柏青饰演的王阳明与读书人撒贝宁跨越时间空间的穿越对话,用倒叙手法演绎出圣贤王阳明求索一生的典籍故事。
在戏剧性的故事表演呈现过程中,又通过文化名人董平,蒙曼等参与其中戏剧观赏与座谈,呈现给我们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人生及对《传习录》的精辟见解与阐述。
戏剧末尾,王阳明穿越历史时空,和当代青年围坐在阳明洞前一起探讨《传习录》里流传后世的闪光哲学思想,令人无限感慨,果然是值得多次刷屏的节目。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思想学说及处事之道在东南亚地区影响至深, 他自小便有学为圣贤之心,12岁便有着格竹七日去面物思考之毅力,一生追随圣贤之道,成就君子之名,最后自己也活成了圣贤。
他一生经历九死一生,在被贬致贵州龙场穴洞生存时,悟道出来,道是通过人心来体现,身居逆境悟出大道是致良知。
他通过求索的仁德之心,良知之心,心中贯通,人心至灵,万物皆备于我,备于我心,心即是理,悟出了道就在心里,万事求内心,每个人也应该按照内心的良知去做事情。
王阳明客死异乡的生命最后一刻,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回答“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坦荡地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纵观王阳明五十七年的生命历程,他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实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理想人格,后世人评价他“真三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之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的真谛在于,真正的知道一定是通过行动来呈现展开的,明白了什么是重要的就要立即去做,注重实践,实干兴邦。
王阳明结合儒家思想的“先知而后行”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天下大道,为中国哲学史上伟大的突破和创新。
“龙场悟道致良知”和“以良知知行合一”也使王阳明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先知。
《传习录》反映了王阳明整个生命历程的思想探索,其记录的内容是对儒学理论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的发展。
《传习录》分为上卷《初刻传习录》中卷《续刻传习录》下卷《传习续录》三卷书稿,约有捌万字,分别由他的弟子徐爱,薛侃,钱德洪等记录整理,正是这些详尽的记录,才使王阳明的思想能够流传后世。
可见文字记录的意义太远大了,设想一下,如果能想给后世的子孙留下先辈的痕迹与怀念,那么文字,图片,视频的记录可都是很有意义的。
特别感动于王阳明的第一个弟子徐爱对先生的陪伴与知行合一的践行,徐爱弟子先于王阳明先生离世,此经典文化戏剧演绎中让徐爱手捧《传习录》作为当代青年的再生,再会阳明先生,这个小插曲带给观众无限美好遐想。
到底是国家电视台的节目,把故事,表演,讲坛,戏剧,文化解读,古今穿越场景结合在一起给我们呈现了视觉及思想上的文化盛宴,非常值得推荐与观赏。
当然思考中意识到更重要的是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王阳明先生,而了解王阳明必读的还是典籍《传习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