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今儿风真大之4《常识》

今儿风真大之4《常识》

作者: 芣苢_0574 | 来源:发表于2020-08-30 23:25 被阅读0次

    《常识》梁文道

    第一章 国耻:向“百年国耻”说再见

    1.阿Q的故事比《伊索寓言》中的酸葡萄更可怕的地方,在于那只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只不过是说那葡萄是酸的,但可没说甜是不好的酸才妙。

    2.狐狸顶多是贬损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阿Q则干脆把自己的可怜可悲转换成神圣光荣。(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却。自认为胜利便是胜利,其实很普遍)

    3.这两个条件之一是自己这个群体可以和其他群体比较;之二是觉得被怨恨嫉妒的群体之地位是自己可以达到,甚至本来就应该属于自己的。

    4.当我们缺乏自信,心存疑虑,因此形成,

    对他人的偏见和要求时,这种情绪的表达是不会管你地震不地震的。(一切问题都源于思想)

    第二章 抗战:为什么它还没有结束

    1.而八年抗战沦丧了半壁江山,更是近世中国外患史上最大的创痛,伤口至今淌血,一切历历在目。因此抗战似乎仍未结束,中国也没有一种战胜国的气度。

    2.看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不难发现它表达了一种从无产阶级革命史观出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故事。抗战在这1840年以来的故事里只不过是一个片段。

    3.其实比对一下带有宗教色彩以天皇名义设立,但依然陈列了两百多万个灵位的靖国神社与较为世俗化但专为军人而设的华盛顿阿灵顿国家公墓,我们就会看到中国原来没有一个专门保存战死军人灵位与遗体的国家级墓园,更没有一个全面纪念抗战死难军民的国家级建设。到底这是怎么一回事?

    4.全面放开抗日战争真相的研究报道和教育,建立一个国家级烈士陵园,是自我疗伤的方法。想要与日本促成全面的历史和解,自己就先要与真相和解,舔一舔自己的伤口。

    第三章 自虐:我们总是喜欢作贱自己

    1.我一遍遍的告诉自己,那些都是假的,不存在的,人都会犯错,不要留有幻想。

    2.先是自我制造一个被舍弃被厌恶的状态,同时暗自咀嚼其中的痛苦刺激,于是可以期待破镜重圆的圆满幸福。(学会辩证去看问题,你才不会那么痛苦)

    3.当我们缺乏自信,心存疑虑,因此形成对他人的偏见和要求时,这种情绪的表达是不会管你地震不地震的。(一切问题都源于思想)

    第四章 “爱”:撕裂社会的爱

    1.如果把所有问题都上升到很高层次的爱国之争,那么还有什么事情好谈呢?如果所有议题都被简化成一个议题,那么大家又能学到什么?又能怎样利用“自己思考、判断的能力”呢?

    《常识》梁文道

    第一章 国耻:向“百年国耻”说再见

    1.阿Q的故事比《伊索寓言》中的酸葡萄更可怕的地方,在于那只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只不过是说那葡萄是酸的,但可没说甜是不好的酸才妙。

    2.狐狸顶多是贬损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阿Q则干脆把自己的可怜可悲转换成神圣光荣。(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却。自认为胜利便是胜利,其实很普遍)

    3.这两个条件之一是自己这个群体可以和其他群体比较;之二是觉得被怨恨嫉妒的群体之地位是自己可以达到,甚至本来就应该属于自己的。

    4.当我们缺乏自信,心存疑虑,因此形成,

    对他人的偏见和要求时,这种情绪的表达是不会管你地震不地震的。(一切问题都源于思想)

    第二章 抗战:为什么它还没有结束

    1.而八年抗战沦丧了半壁江山,更是近世中国外患史上最大的创痛,伤口至今淌血,一切历历在目。因此抗战似乎仍未结束,中国也没有一种战胜国的气度。

    2.看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不难发现它表达了一种从无产阶级革命史观出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故事。抗战在这1840年以来的故事里只不过是一个片段。

    3.其实比对一下带有宗教色彩以天皇名义设立,但依然陈列了两百多万个灵位的靖国神社与较为世俗化但专为军人而设的华盛顿阿灵顿国家公墓,我们就会看到中国原来没有一个专门保存战死军人灵位与遗体的国家级墓园,更没有一个全面纪念抗战死难军民的国家级建设。到底这是怎么一回事?

    4.全面放开抗日战争真相的研究报道和教育,建立一个国家级烈士陵园,是自我疗伤的方法。想要与日本促成全面的历史和解,自己就先要与真相和解,舔一舔自己的伤口。

    第三章 自虐:我们总是喜欢作贱自己

    1.我一遍遍的告诉自己,那些都是假的,不存在的,人都会犯错,不要留有幻想。

    2.先是自我制造一个被舍弃被厌恶的状态,同时暗自咀嚼其中的痛苦刺激,于是可以期待破镜重圆的圆满幸福。(学会辩证去看问题,你才不会那么痛苦)

    3.当我们缺乏自信,心存疑虑,因此形成对他人的偏见和要求时,这种情绪的表达是不会管你地震不地震的。(一切问题都源于思想)

    第四章 “爱”:撕裂社会的爱

    1.如果把所有问题都上升到很高层次的爱国之争,那么还有什么事情好谈呢?如果所有议题都被简化成一个议题,那么大家又能学到什么?又能怎样利用“自己思考、判断的能力”呢?

    第五章 反华传媒:西方传媒不是铁板一块

    第六章 反法:反一项政策还是反一个国家

    1.就是反对对手的所有,同时肯定自己的全部。

    第七章 汉奸:一团模糊的历史现象

    1.我们中国人学历史就像小孩看戏,任何人物一出场,首先要问:“他是忠臣还是奸贼?”除此之外,再无第三条路。这种看待历史的方法对还是不对?只要把同样的眼光挪向我们此刻身处的现实测试一下就行了。

    2.这个世界绝不可能非黑即白,我们也很容易用灰色去宽容一下自己的贪心和过错。

    3.那些汉奸的目的到底是为了无辜百姓,还是纯粹无耻的自私呢?我们很难判定,因为我们往往只是看了表面的行为就定了他们的罪,没有兴趣去翻箱倒柜查档案深究他们的口供和心理。

    4.一方面他极力向日军争取最大限度的粮食配额,使许多百姓不挨饿;但另一方面这也曲线地强化了日军占领的合法性。一方面他找来中国女子供侵略者享乐,同时这却也使得日方不再有借口任意欺凌妇女。

    第八章 移民:假如老外成了央视主播

    1.美国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制度和土壤的开放;假如一个非洲移民的第二代都能当总统,那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虽然自从“九一一”事件之后,很多人都感到美国的大门正在日渐收窄,但是只要看看它各行各业高端人才分布的那种族群纷杂肤色参差的景象,便能发现美国始终是一个移民传统深厚的国家。

    2.为什么美国能让这些中国人摘取学界桂冠?何时我们才能见到一位在中国本土的学术机构做研究的中国学者得到这份殊荣呢?这是很多爱国心切的中国人都曾问过的老问题。

    第九章 运动:奥运并没有烧旺民族的热火

    1.不论输赢,只要是国际性较量,都能凝固出国家的认同感。比如说我是NBA湖人队的球迷,但是当科比对上了姚明带领的中国队,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在心理上站到姚明这边,盼望科比失手。

    2.尤其在体坛最神圣的奥运会上,运动本身的逻辑甚至会对那种预想的狂热起到意料之外的调节作用。

    3.因为依照次序,金牌得主是最后登台的,难道你要日本队在上台前先绕到后头找中国队握手吗?有一位网友留言:“先多看几场比赛,摸清楚奥运的规矩,再来这里说话吧!你这个狭隘的小愤青。”

    4.老在对方射罚球时大喝倒彩,嘘声满场。内行的球迷马上回击:“你懂什么?这是篮球常规,不管是NBA还是国际赛,主场球迷一定会想办法干扰客队罚球。不懂篮球就少说两句!

    第十章 日本(一):搞清楚你反对的对象

    1.南方朔在其专栏就指出了要反的其实不是日本,而是罪恶,可说非常精准。

    2.这里脱不掉一种把中日历史问题看成两个彼此竞争总得分出敌我高下的简化国际观,不只解决不了眼前的历史罪恶如何分析如何解脱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威权式的国家主义。我们随时都要反省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目的是为了民众更民主更理想的生活,既不因日本而起,更不因胜过日本就可终止。

    3.“反日”必须弄清目标,一方面针对战争历史的罪恶,另一方面要把历史和现在的政治局势联结起来分析,才可以对准日本右翼和保守派的全盘计划。对于“反罪”的问题,碍于篇幅有限,只好下次另文再论。

    4.例如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经典著作《菊与刀》里的著名判断:日本的“耻感文化”不同于西方的“罪感文化”。这种化约的文化解释不只大而化之摆脱了历史细节,而且过度强调了日本的特殊性,反过来正好证明了日本人无论如何不会认错,因为他们的文化就是如此。

    5.中国人总是习惯性地把日本当年犯下的罪行狭隘地理解成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而非祸及整片东亚的反人类罪行。

    6.这就是后来非常有名的“平凡之恶”(evil of banality)了。人类不需要是个什么大奸大恶之徒,也不需要暴力威迫,他只需要合作,一个平凡的人就可以成就难以想象难以言传的邪恶。“真正困扰我们的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朋友的行为。持续一生的友谊可以在一夜之间被摧毁,就因为害怕错失了加入历史的潮流。他们只是在纳粹的威势面前失去了自己下判断的能力”

    7.而人之所以会附和它甚至加入它,只是因为受到诱惑,只是不想与他人不同,只是想做个乖乖听话的“好人”,此乃“平凡之恶”。

    第十二章 多元:不同的中国

    1.虽然纳西摩梭人的故事早已名闻遐迩,“走婚”的传说也令许多人浮想联翩,但却是这部著作令我第一次发现摩梭人社会结构之独特,没想到就在中国,我们终于找到了可以改写整个人类学的无婚姻社会的存在证据,它让我发现,自己习以为常的社会生活,原来没有我所想的那么自然那么标准。假如我有一个孩子,我一定也要让他知道摩梭人的故事。让他晓得,我们习惯的正常其实不是唯一。

    第十三章 世界:我们的地图里没有第三世界

    1.也就是说,即使美国非常慷慨地大施援手,也不表示它真正“协助”第三世界的饥民。

    第十四章 大国:温柔的必要

    1.我只是想指出一点很简单的现实,那就是你越紧张什么,别人就越会把它当成目标。

    2.以前有人害怕中国这座世界工厂会抢走大家的饭碗,现在则无法接受这座工厂背后的价值观和自己的不同。他们怕的不只是个一般的大国,还是一个陌生的、不一样的大国。

    3.北京奥运会是一次消除偏见缓和对立的绝佳机会,靠的不是宏大的新机场,也不是惊世的奥运场馆,而是真正的大国风范:宽容、开放和自由。中国的经济成就已经用不着再夸耀,那是人尽皆知甚至因此忧虑的现实;现在要宣扬的该是中国的政治开明、思想解放和民情理性。毕竟世界的同一个梦想不是人人都能说英文,而是公认的普世价值。

    第十五章 口音:“港台腔”错在哪里

    第十六章 形象:中国人是哪一种龙的传人

    我们发现再古老的形象也可以焕发全新的气息,威权霸道如皇冠也能够变成可爱的象征。问题只在于有没有想象力,有没有敢于突破成规的创造勇气,有没有真正的高手去执行工作。

    第十七章 文化入侵:故宫星巴克的伪问题

    1.好比一家商场,主事者自会为它选择合适的商店,以配合整家商场的形象与格调。北京半岛酒店不会让永和豆浆进去开业,香港置地广场也容不下麦当劳,哪怕它们出得起再多的租金;而一间针对低消费阶层的百货公司则根本不会费心拉拢高端客户。同理,一间有水平的博物馆也必须明白它营造出来的环境就是它留给游客的印象了,更不消提故宫这种世界文明遗产。

    2.以故宫的现状看来,它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让美国连锁咖啡店轻易进场,甚至也不是我之前所说的没有品位;而是它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不晓得要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与其争论高而大的文化入侵,大家不如一齐探讨故宫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第十八章 正面形象:政府形象不能只靠计划

    第十九章 争光:谁有资格代表我们

    1.当三地一致地把李安描绘成“华人之光”的时候,其实是在传达一种“代表关系”,也就是说李安代表了全体华人,所以他的光荣也就是我们全体华人的光荣。

    2.欢迎什么,拒绝什么;想用谁代表自己,不希望谁代表自己;认同何种形象,不认同何种形象——真是一目了然,却又何其尴尬。

    这就像当年苦苦盼望的第一座诺贝尔文学

    第二十章 中国威胁(一):我们到底出口了什么

    1.国际社会一旦形成了中国食品和产品都很危险的印象,不只拆解起来很棘手,各种保护主义和主张对华贸易壁垒的声音也会变得更加雄壮。这个局面的出现,恐怕是一般地方政府难以预料的,但我们都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内政和外交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年代。

    第二十二章 “人格魅力”:领导人一定有魅力吗

    1.真诚就一定容不下公关吗?天生的性格与后来加工的设计就一定是矛盾的吗?从政的政治家明明内向就不能强装张扬,明明木讷最好就别故作风趣。成功的政治家不该为自己规划一条违背自己性格的形象道路,相反的,他要在已有的基础上突出强项掩饰弱点。

    第二十五章 好官:一个人要有多好才能当官

    1.为什么当官的人一定要比普通人有道德呢?这其实是一个沿袭传统但未经推敲的共识,好像从政者都该是圣人,不只比一般人聪明能干,刻苦耐劳,还要比一般人更能抵得住欲望的诱惑,在道德操守上堪为天下表率。我相信任何人只要静下来想一想,都会觉得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从政治权术的角度考虑,如果一个政治人物不只从政成绩优秀,还恰巧是个大善人,那么他的声誉和威信自然更能令人拜服。但万一他只是个普通人,齐备了普通人皆有的七情六欲,而且不时有逾矩的行为,那么他是否就此丧失了从政的资格呢?我们该记住即使是孔子,也曾盛赞私德不够检点的管仲,说他有功于天下。难道我们竟然要比孔子还讲究道德吗?

    第二十六章 问责:飞机失事,部长下台

    第二十八章 政府:它的界限在哪里

    1.今天我们看到的许多问题,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子,都不是太过“保守”的结果,而是政府退得太远太快。

    所以一方面订立了《物权法》,另一方面强化自己在教育与医疗上的功能的中国政府既非更“开放”,亦非更“保守”,它只是更敏感地在摸索自己的新角色。

    第二十九章 合法性:政府起码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1.政府已经不能保障人民生命的安全,它还能够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吗?由次贷风暴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必将打击中国来年的出口贸易,我们的内需再怎么扩大也补不上那巨大的缺口吧?

    2.也许这说明了大家的国民意识有问题,分明活在人人平等的共和国,心里却总还残留着君高民卑的封建思想。

    第三十六章 大局:“大局”究竟是什么

    每一篇文字,每一段讲话,都会在这个年代成为存档,再交予后人查考论断。中国不算是一个宗教主导的国家,往往以历史代替宗教,尤其知识分子,更是不愿多言死后鬼神,唯求“立言、立功、立德”等三不朽。一般百姓或许会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文人相信的却是“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三十七章 创世神话:新中国的历史问题

    1.政府若要施行有效的统治,要百姓心悦诚服地遵从法律政令,要纳税人心甘情愿地缴税,靠的不能只是暴力,还要靠对统治者的同意与信服,这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常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必须同意政府的统治,政府才能有效地管治。

    第三十八章 城管(一):汽车的城市还是人的城市

    1.当然,流动小贩的存在也会实际影响到某些人的利益,例如地产商和铺面商店的经营者。流动小贩不用缴纳租金,甚至不用缴税,所以他们卖的货物注定要比一座大商场里的连锁店便宜。因此在香港这类地产业发达的城市,流动小贩等于是商界公敌,是一定要取缔的。至于小贩交不交税就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课题。

    2.什么是居民的根本需要?流动无牌小贩就是答案了。他们卖的东西价廉,满足了许多人捡便宜的心理,尤其是那些想省下更多生活开支好把钱花在医疗和教育上的低收入市民。他们总是能敏锐地掌握市场动向,哪一种货物流行就卖什么,这一阵子大家想什么他们就给什么。而且他们够机动,上下班的要点他们存在,人流多的时候他们出现。可以说流动小贩这种行当之所以屡禁不绝,正是因为一种市场的需要,人性的需要。

    3.至于“整顿市容”,就更纯粹是一个审美的问题了。我们凭什么为了要让城市看起来更有秩序更美观,就断绝部分市民自力求存的机会,就阻碍市场的自然需求,就粗暴地在表面上平抑贫富与城乡之间差别日大的动向呢?

    第四十一章 血汗工厂:打工妹没有流血的自由

    1.至于前面提到的那些发药给女工的厂商,更是毫不掩饰他们视工人为单纯生产工具的用心,直接而粗暴地管训女工的肉体,尽其所能地使之成为没有月经的标准身体。

    2.把工人的身体当作纯粹的生产机器,这是无良资本家及管理者的惯技;以男人的身体标准要求女人,则是父权意识形态的体现。女工何罪?竟连最私己的生理现象也要接受管束,而且投诉无门,无法可依。看来除了血汗工厂,还有不准流血的工厂。

    第四十二章 企业责任:不下毒是做人责任,而非企业责任

    1.这情况就和对着一批在牛奶里添加有害物质的家伙大谈社会责任一样,无异于告诉一帮连汽车都没坐过的人该怎么选择最佳航班座位,是种无聊而虚幻的泡沫。从这个角度看,“毒奶粉”事件,就是过去十五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泡沫爆破了。

    它揭出的真相是:原来我们连站都还站不稳,居然就想飞了。

    第四十四章 老师:一种基础的职业

    1.如果一个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总是奋发学习的人,就是未来知识时代最需要的精英。

    2.我突然想起西洋传说中的那条“衔尾蛇”(ouroboros),他太过饥饿,不惜从尾端开始吞吃自己;嘴巴叼着尾巴,形成了一个圆圈,乃西方秘学的著名符号。这个符号有很多层意思,其中一层是:贪婪是种吞没自己的可怕欲望。

    第四十五章 大学:宽容是大学的本质

    1.我的母校中文大学绝对没有“亚非学院”这么激进,但是我以为任何大学在其本义上都应该是“宇宙性”和“普世性”(universal)的,都应该是包容天下的,能够让普世各种意见各种声音自由并现。一家大学的毕业典礼要是有人闹事,不只不是一件丑闻,反而是它校风开放的证据。

    第四十七章 大学生:要老妈送上学的一代人

    1.大学生这年纪不只可以结婚,更要依法负上完整的刑责了,为什么一个年轻人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大事负责,为作科犯法负上法律的责任,却不能为自己游戏玩得太入迷而负责呢?大学是不是也该替所有学生争刑法豁免权呢?

    第四十九章 作协:政府供养艺术家的理由

    1.换句话说,这是将文化资助看做一种工业政策。

    2.中国社会更需要的是辨明政府支持文化艺术的理由,彻底理顺在文化艺术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分际和关系。

    第五十章 潜规则:真正的规则

    1.如果规则显得公平公正,而且大家都也认定执法当局的权力,那么他们就会乐意遵守规则了。

    2.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当局与其填缺补漏地强化原有的规范体系,还不如研究如何与百姓重建新契约。

    第五十一章 “真”:“范跑跑”的真性情

    1.他的逃跑乃是一时软弱,是人类求生本能的表现。或许不符他以前的高尚言行理想形象,但也不值得大家的峻词辱骂。毕竟英雄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所以英雄才格外让人尊敬。

    2.认识了人性的怯懦与卑下,我们才懂得包容和悲愤,再踏实地谋求个人道德上的进步和完善,而不是反其道而行,奉怯懦卑下为理想。

    第五十二章 足球:中国社会困境的折射

    1.国家足球代表队的人均收入可能是所有项目里头最高的,偏偏他们的表现是最烂的。当体操选手一个个为中国夺取荣誉同时还要为生活精打细算的时候,那帮足球员却一方面坐享车宅,另一方面把球踢到了亚洲三流的水平。二十多年来,中国足球的成绩和球员的收入几乎呈现了反向发展的态势。

    第五十三章 刘翔:一个偶像吃掉了一个活人

    1.除了飞扬的一面,他还很稚气地向着电视机的观众说:“妈,你看见了吗?”从这一刻开始,他就是中国新生代的代言人了。

    第五十四章 浮躁: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

    1.懂得听有时要比懂得说更要紧。因为谈话不是独白,你说的任何一段话都不可避免地坐落在对话者的言词之中,它构成了你的背景,发展了你的言论。假如你只是抱着满腹的宏论,却完全听不到别人在讲什么,就算你说得再有道理,也难免予人一种格格不入的错乱感。

    2.个性被压抑够了,因此“个性”二字是今天最高尚的品德。听别人说话不算个性,让别人听见我说话才算是个性。所以这是每个人都要说话但却没有人想听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里,清谈节目或许是不必要的,我想。

    第五十五章 套话:老百姓的真心话

    1.尤其令人欣慰的是救援部门的人性处理,每一位被救上地面的工人都立刻给黑布蒙上了双眼,以防他们那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眼睛一时受不了日光的刺激。

    2.那就说明我们的救灾新闻已经形成了一套感恩戴德的报道模式,一套很不与国际接轨的模式。

    第五十七章 信任:最重要又最稀缺的社会资源

    1.这个社会如此复杂,任何发生在身边的事,任何摆在面前的东西,其背后都经过了重重的机制、层层的人手;在这一长串的流程里头,总有一些人会对得起我们的信任,会为自己应做的事负上责任吧。

    2.我们还可以相信自己;只不过,一个所有人都只信任自己的社会还能叫做社会吗?

    第五十九章 苦难:只有英雄,没有灾民;只有感动,没有伤心

    1.因为凡见过地狱的人,就知道世间有言语无法形容的虚无,人的感情有不能承受的界限。同理,当时的唐山人不是给“震傻了”,而是实在无话好说无泪可流。

    2.可是在一切理性的检讨和反省以前,我们是不是先正正当当地好好哭一场,把背景推回前景,让百姓回到广场?承认死亡,方有解脱。

    第六十章 天灾:人的角色在哪里

    1.从某个意义上讲,就算煤矿的经营者也是受害者,因为他们遭到了经济上的损失。但是在这一切周边的受害人之中,最值得关注的,无疑是工人的家属。

    2.而隔离罹难者家属的做法,无异于扩大了灾害的范围和深度,因为他们延伸了第二受害者——那些家属们的痛苦与无。

    第六十一章 哀悼:与亡者和解

    1.有人说这是高等哺乳类动物的本能。例如象群,当它们在东非逐水草而迁徙的漫漫长路中,遇见同类留下来的骨骸,就会沉默地、缓慢地,围成一圈,然后伸出鼻子,温柔地抚触那些未能抵达终点的同类,那些不知年月的残骨。

    第六十三章 民间(一):政府的好帮手

    1.事实上,无论是“南亚大海啸”还是美国的“新奥尔良风灾”,反应最及时、工作最有成效的,都不是政府部门,而是民间组织。

    2.民间不是没有人,他们只是没有组织。而非政府组织,始终存活在一个灰色发展空间之中。许多规模庞大的老组织老机构一旦遇上什么事,根本没有自主独立的决策能力,只能听任上头的指示动员。

    3.中国公民的意识与尊严都在不断地觉醒.

    4.不要看少数财主的吝啬,也先别管某些靠煤矿致富的干部何其小器,要看这些最平凡也最被主流贱视的中国人。中国人,竟然如此可爱。

    5.终于,原来开放的世界变成了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小教派,每一个教派的成员都在自己的团队里找到了归属,天天反刍同类人的意见,日日巩固原有的主张。最后,我们都成了不同俱乐部的“网友”,看不见“公共”的存在,却肯定各自真理的终极,和部落没什么两样。

    第六十九章 幽默:为什么我们笑不出来

    1.所以中国政府才在海外遍开“孔子学院”,希望传达出一个美好的大国形象。

    2.因为任何幽默感都来源于宽容,而宽容则意味着要接受不同的言论、不同的出版物和不同的电视剧。

    3.因为它期许于人民的,不是他们严肃领会它所颁下的教条;而是他们这种无所谓的犬儒心态。

    第七十一章 低俗:为什么当官的人品位特别好

    1.法律以外,尚有一个广大的世界,看似无法可依,却有无数不需明言的隐形法规支撑,此乃社会运作的基石,文明之所以为文明的本质。

    第七十五章 信息不对称:中国特色的资讯匮乏

    1.看到这些书,就意味着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地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情趋向;理解其他人,我们才懂得怎么和他们打交道,形成一个更完备的世界观。

    第八章 缅甸比丘为什么要上街

    1.他们的表达方式是和平的、非暴力的;而且他们采用的方法也和一般社会政治运动不同,他们强调人心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一样重要,要改变社会的不公就不能忘记深藏在人类意识之中的偏见与执著。

    2.在中国佛教徒眼中,这是典型的小乘佛学;根据由来已久但却很粗糙的简化偏见,只有大乘佛教才会教人普度众生,小乘佛教求的则是个人的涅槃;为什么一群天天静坐寻求智慧的和尚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以众生的名义走上街头呢?

    3.修习内观,静坐冥想,为的不是“积累功德”,然后摆脱下一辈子的轮回苦业,它的根本目的在于觉悟,并且是此世的觉悟,因此参与政治行动的僧侣都很关注此时此刻的日常生活。他们的禅修不是脱离俗世,而是在世的修行,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内观的材料和对象。

    4.在他们看来,参与社会行动就是一种布施,因为这得耗去个人的精力、时间甚至生命;参与社会行动更是一种修行,因为它是从现实世界的枷锁中解脱出来的方法。从静态的内观禅法到非暴力的政治游行之间,实在有一以贯之的逻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儿风真大之4《常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yy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