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御河红,一张御用名片

御河红,一张御用名片

作者: 御和红 | 来源:发表于2017-05-15 15:01 被阅读0次

    文 / 梅子青

    盛极而衰,几成定律。社会的更迭如此,生命的代谢亦是。一个城市以兴衰反映社会的更迭,以存亡体现生命的代谢,所不同的是对城市而言盛衰转换不是斩断历史重建,而是凤凰涅盤式的再生,它的好坏都与它自己的前世今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一点在我的家乡河口镇,乃至于整个铅山县体现最为突出。关注家乡历史,回忆少年时光,常常会有自豪感,也会有落寞怅然的情绪。近日细读《铅山县志》这样的割裂感更为深重。"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念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人生如此,世道亦然。

    铅山人才辈出,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历史名人。除此之外,铅山曾经商业繁盛,手工业制造水平登峰造极,应该说铅山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中,就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地方。

    河红茶、胆水炼铜、连史纸、畲族风情被誉为铅山的"四朵金花",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反映了当时铅山经济繁荣、制造业发达的状况。

    河口镇,是江西四大码头之一,与吴城、樟树、景德镇齐名。当年有"买不尽的河口,装不完的汉口"之说,其繁盛可见一斑。

    自明嘉靖起,“河口即逐步成为南方内陆水运中心和茶纸加工、转运的贸易大市场”(《中国通史》),河红茶也由此跻身全国乃至世界贸易大宗。

    河口历史上的商业繁荣,与河红茶的兴旺分不开。制茶业是铅山的传统产业,北宋,铅山的周山茶、白水团茶、小龙凤团茶等就是贡品。明代清吏笪继良任铅山知县,进一步推广种茶业,全县种茶面积达20余万亩,并推出一大批名茶行销市场,其中河红茶最为走俏。

    河红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产于明代,铅山是它的原产地。由于大多经河口集散运输,命名为"河红茶"。一经问世,即赢得世人青睐,全国各地商人纷至沓来,俄、英、印度等国商人也不远万里长途贩运河红茶,其场面尉为壮观。河红茶也因此成了“第一次问世(出口)之华茶”,被西方人奉为至宝,被誉为“茶中皇后”。随着传播日广,河红茶销路大开,茶道不仅仅限于水路,有的客商从武夷山直接过福建出关,开辟了陆地"茶马古道"。

    武夷山脉横亘于江西福建边界,"分水关"为古隘口,南为福建,北为江西,是河红茶陆地"茶马古道"的出关之处。武夷山主峰一一黄岗山在江西铅山境内,海拔2000多米。1955年在铅山境内建武夷山垦殖场,后建武夷山保护区。2003年,福建抢占先机,改崇安市为武夷山市,并先行恢复正山小种(上品河红茶)的生产。

    河红茶曾是一张世界名片。可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它几乎被人遗忘了。河红茶是最早出口西方的中国茶,上品河红茶"正山小种"是英国王室传统茶饮,最初产于铅山行销海外。福建崇安与江西铅山一山之隔,靠分水关比邻而居,文化相通,技艺相传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2003年福建改崇安市为武夷山市并先行恢复正山小种生产,抢得先机。但即便如此,铅山是河红茶鼻祖的事实是怎么也改变不了。

    我热衷家乡的山水,对茶叶,尤其是河红茶知之不多。近年来,高中同学老朱常念叨武夷山的河红茶,说是他与他夫人已到了非河红不喝的地步。我生活更求不高,对吃的喝的讲究不多,经他一鼓噪,对红茶有了些兴趣,尤其对他经销的茶产地武夷山镇乌石村有了兴趣。

    老朱同学事业有成,他经营"御河红"算是旁门左道。在我看来,他更多将其作为爱好、情趣、文化来客串。专注于某一事而又不孜孜于获利,会少许多烟火气,平和、安逸、气定神闲,所有雅静的色彩都会附着其上。尤其是在武夷山腹地,时常缥缈的氲氤气息,让我常常想起陶渊明归耕田园的美好,想起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是,对那片茶山有了向往。

    老朱及他的团队,将河红茶注册了一个品牌"御河红"。御河红使用的原茶生长于大山深处,落叶成肥、雾润成奇、漫光瘦土,是得天地之精华的人间极品。每年谷雨前后,当地农户采茶创收,爬高山、下深涧,得之不易。

    正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对于普通的釆茶人而言,赚钱养家奔富裕应当是最切合实际的志向,所以他们也会不避险远。

    那样的险远之处,我是无法企及的,只在御河红加工厂所在地的周边茶园转了转。其实周边只有散落的茶树,算不上真正的茶园,一是不成规模,没有连片阔大的场面;二是没有整齐的格局,东一棵西一棵;三是没有壮硕的植株,大多稀拉瘦小。与印象茶园相距甚远。听御河红另一老板小施介绍:"野生茶自然生长,无施肥洒药,在贫瘠的土壤里生长还要抵御病虫害。"如此说来瘦小是情理中事。只是我想,原生野茶稀拉瘦小,加上御河红品牌对原茶要求高,一芽、两芽,或是一叶一芽,就算是摘一斤原茶也得费不少功夫呢!

    御河红原茶采摘于典型高(深)山环境,海拔在900以上。其叶小、色青、边齿深、自然卷曲、外形不规则。独特的高山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条件,使其富含茶多酚65℅,一般50%;水浸出物接近39%,普通32%;氨基酸接近7%,平常2%到4%。同时,野生高山茶芳香物质含量高,从而形成了御河红营养丰富、滋味鲜爽,香气绵长等特点。

    有了好的原料,加工更是马虎不得。御河红为全手工茶。御河红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制茶师傅。品茶的间歇,制茶师傅给我们介绍了制茶的流程。鲜茶在手工采摘后,要经过自然凋萎、手工揉捻、竹筐发酵、松木锅炒、人工复捻、炭火烘焙、人工分拣等多道传统工序,保留了明代特贡、贡毫、贡玉等红茶的御用风格:条索紧实、色泽乌润、茶质浑厚、亮丽芳香。

    这些流程在我只是一个概念,手工制作茶叶的好坏全在于制茶师傅在每一环节对度的把控。我相信御河红是真正的好茶,缘于眼见的真实,缘于品尝的甘美,缘于对老板和员工的认识。制茶师傅那双铮亮的眼晴体现了他对事业的热爱,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用辛勤和汗水回馈生活的美好。

    御河红包括野生红茶、野枞红茶和禅茶三个系列。野生红茶原茶生长于百米以上,分河沁、河馨、河霏三个门类;野枞红茶原茶采摘于千米以上的百年茶树,分河贡、河魁等品种;禅茶得于一次偶缘。一天得见与崇庆寺住持合永法师同品"御河红"高山野茶,席间谈天说地,唯独没有谈茶。大师用心品茗,亦未当即评说。茶过三廵,法师说:野茶,自然气息,禅意不尽,好不可言。于是当即挥毫,写下:不可说。不可说乃“御河红"稀有款,与珍藏款"喫茶去"为构成禅茶二味。

    曾经河红茶是一张世界名片,我想御河红是“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因其少而精,极为珍贵,只能成为不可能遍洒众生的御用名片。河红茶起起落落几百年,经历了兴衰更迭,御河红则是由河红茶脱胎而出的后起之秀,她正处于萌动的少年,一定会迎来风华正茂的锦绣年华。我想有了一个个类似于河红茶振兴的发展杠杆,铅山也不会沉寂太久,只要锐意进取,变革创新,既往所有的荣光都是蓄积待发的力量,既往全部的辉煌都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御河红,一张御用名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dh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