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时,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想必每个人记忆中都有关于端午不同的记忆,就像沈从文的《边城》,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
我依稀间也还能记得一些端午片段。当然这都是在我还是念小学的时候了,也不知怎的,小时候对这种节日的感受比较深,那时一整年能发生趣事儿的日子不大多,小孩子都是期盼着节日的到来的。
我老家的房子依水而建,水在中国文化里面有财源滚滚的意思,而可能我爷爷感觉临河居住还不够,还给我们几姐弟名字当中都取了有草字头或是三点水的名。我家真和水有缘,在房子的东面就有一个小浅池塘,在我记忆中它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脏兮兮的, 唯有夏雨过后,池水慢慢涨满起来,里面的绿植忽的一夜青翠,青蛙、蜉蝣、蜻蜓、也开始在这茂密中聚会。常常有一种叫做猪笼草的水草蔓延到我家门前的水泥晒场上,我奶奶每天早上做好早饭后便拿着锄头去消灭这些“越界”的家伙。
我那时候比较喜欢种绿植,我在晒场与厨房的拐角种上了“指甲花”、“水仙”、“剑兰”、“仙人球”、“太阳花”、“夹竹桃”等等,它们长势喜人,很快便在那块角落安家落户,开花结蒂了。在随后的日子里,那块花圃搬来了蚯蚓和蜗牛,第一次看见它们时我高兴得手舞足蹈,飞奔地跑去告诉我的发小,分享自己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基地。当然在我家东面那湖池塘也没幸免,我在池塘临近我房子这面还种上了菖蒲,菖蒲的生存能力一度令我叹为观止,我记得最初的时候我只在池的淤泥中插了三块菖蒲根茎,之后的第二年就已经亭亭玉立铺满一小片区域了。我前面邻居三爷家养了一群鸭子,那群鸭子秋冬就去河里溜达,而春秋则喜欢到涨水的池塘里嬉闹。我种的菖蒲丛是它们最爱的游戏场所了,我那时很好奇它们到底是不是在里面玩捉迷藏了,不过我是不管这些的,因为它们会喜欢在丛里产蛋,每天夕阳下山之后,鸭子们会被召唤回家,我则开始了一天中最为兴奋的时刻------摸鸭蛋。我小时候物质在匮乏与不匮乏之间徘徊,我嘴巴比较馋,这时候的鸭蛋便是最可口的点心了。
端午这一天的美食还是有很多的,第一就是竹叶糍粑了,这种糯米糍粑里面会按照每家每户的口味不同而放置不同的馅,像偏甜的碎花生白糖馅,偏咸的腊肉馅,最为独特的是一种四季青糍粑,它在糯米磨粉的时候放入洗净的四季青叶一并打磨,这样的磨出来的粉是青绿色的,加开水和白糖揉成面团,外表涂上花生油就可以拿竹叶包裹了,我就特别钟爱这一种糍粑。其次就是粽子,粽子和糍粑的做法大致相同,只不过粽子的米不用磨成粉,加入一些蚕豆、黑豆搅拌均匀,佐料放五香粉、盐、花生油,在粽子的中间包一块瘦肉,最后拿竹叶和稻草包扎即可。小朋友们往往围坐在灶头边,等着第一锅的粽子蒸熟出锅,我还能记得我那时暗咽口水,翘首以待的模样,真让人忍俊不禁。最后是雄黄酒了,雄黄酒是我奶奶自己做的,她会在临近端午的最近一个集市日去镇上买两块雄黄石,回到家从床底拿出自己藏的白米酒(我奶奶喜欢喝米酒,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喝一小口才能安睡),把雄黄石放进碗里捣碎,冲入米酒就成了。雄黄酒其实主要不是用来喝的,大人常常拿菖蒲根沾点雄黄酒涂在小孩的额头,胸膛和四肢关节处,听说这样能辟邪防毒虫。因为雄黄酒味道不大好闻,小孩儿往往是皱着眉任大人涂完便立即头也不回地跑去撒欢儿了。
还有就是悬艾叶在门框之上吧,听老人说有招清风之效,是否能招来清风我不得而知,倒是屋檐下的燕窝每年都会有燕子归来。还有很多事我记不大清了,不想再说了,有点想家了。
记于2017/5/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