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暑假,我再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为我今后数学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使我领悟到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首先,改变备课模式,通长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备教学内容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次,改变教学模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不能教师唱独角戏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老师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最后,改变评价方法,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尽可能的完成好自己的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争取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