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在爱极了过节的日子,倒不全因为是有吃有喝。
我贪恋的是全家人都能闲下来,忙进忙出的齐备着各种节日所需的东西,氛围热闹却又温馨。在乡下除了过年这个大的节日,其它的节日基本没有什么要紧,虽然吃喝也会应备着,可是那都是大人们匆匆忙忙随便应付着,他们依然要下地下田忙活着,只是中午或晚上添加一顿肉或鱼的事情而已。
我常在隔壁一个小姐姐家里玩耍,她的家我就十分羡慕,家里的门总是开着,永远有人在家里候着。尤其是过节的时候,她家炉子里的火烧的旺旺的,上面的锅里炖着什么,沸腾着的水拍着锅盖,嗤嗤作响,仿佛有一群青蛙要争先恐后地跳出来,她爸爸时常手粘面粉准备着什么新鲜样式的菜,到了她家快吃饭的时间,我就赶紧跑回家。果然,大门紧锁着,前门打开后依然昏暗,要把后门也打开了,屋子才会亮堂,灶上的大锅里静躺着一锅清水,灶膛里的火早熄了只剩下一肚子冰凉的灰烬,老式的厨柜里还留着一小碗早上吃剩的咸菜,环顾四周,家具什么的都还摆放着,只是没有人,清冷地不像是节日应该有的样子。
清冷的门常常有这种感觉。大人好像永远忙不完,他们总是赶着太阳完全落山,月亮都出来了才踏上归途的路,而别家的孩子早已洗刷干净,端着大瓷碗呼呼地吃着,我自已还是白天的衣裳,只不过经历了一天早已脏乱不堪,脸上也是脏脏的,实在不好意思看着别人家吃饭,家里的门锁也开不了,只好去到河边,蹲在河岸羡慕着那些还逗留在河里游泳没回家的孩子,等人逐渐都少了,也才起身回家。
我不喜欢这种感觉。所以偶有节日大人不下地干活的时候,我就十分快活。我们家里灶膛的火也烧得旺旺的,锅里也飘着香味,粽子是几天前就包好了的,浸在桶里的冷水里以免馊掉,奶奶包的永远是两种口味,原味的白粽或是夹杂着绿豆的,小孩子大都数都欣赏不来原味,尽拣绿豆的吃,那时要是想吃的话直接从桶里取出,或者是煨一煨热再吃。床上铺着干净的床单,上面齐齐摆放着一团团揉搓好的面团,为了讨喜中间都点缀着一抹红或绿,静待半个小时左右,这些面团个个都发泡大了像笑开了的脸一般,这时大人就会一屉一屉拿去蒸成馍馍。到时去外婆家做客的时候就需要提着些馍馍、粽子、酒肉白糖之类的过去,外婆总是准备着外壳上好色的红的或绿的煮鸡蛋候着,孩子们就跟宝贝似的一一放入编织好的蛋篼里,挂着脖子上也不嫌重的四处晃,那些鸡鸭鱼肉等好菜反倒是其次了。
端午节的特有最热闹的莫过于划龙舟了,也不是年年都有,遇到丰水期水势大的时候周围几个村子会联合起来举行划龙舟比赛,我记得有一次初中那会老师给我们学生全体下午放假,我们如同散放了的鸭子一般四处奔散在各处河边,探头探脑地挤进人群跟着龙舟的喧天锣鼓声声使劲呐喊助威,其实也根本分不清谁是谁。龙舟沿着河流跑过不同的村庄,有不少人会跟着在河岸边跑着,跑不动了就停在人群里凑着热闹,经过的村庄如果有亲戚参加了比赛,那么他们就需得准备礼品,有水果、毛毯之类的,细节我已经不记得了,只是约摸有些印象。
划龙舟虽然已经淡望的差不多了,但是只要是经历过的就不会白白丢掉。
我不知道现在我的孩子们对于端午节还会有什么印象,嗯,会放假?会吃粽子?粽子平常也可以买,假期平时周末也会有,而父母也都天天在,尤其我这个全职妈妈更是全天候着,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她们将来想起来如果只是这样素然寡味也真是可惜,于是,为了让孩子们对端午节有更深的体验,我带着孩子去买了包粽子的材料,回家第一次尝试了包粽子,虽然折腾了一下午还是没有学会如何正确的包法,但也总算是包了起来,让孩子吃上了 ”家“ 的味道。
勇气可嘉,包了几十个这样的—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