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业精于勤荒于嬉;有耕耘就有收获……你的勤补你的拙了吗?你的耕耘收获了些什么?现实生活中勤能补拙的大概率,让人们对这个勤字打上了问号。
勤是有技术含量要求的。拥有一块土地,要想收获靠简单地耕耘二字,付出了汗水但很难有好的收成。耕耘不仅仅包括付出汗水,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种植作物时,不了解土质和环境,不在技术管理上下功夫,不考虑种植品种和市场需求,不舍得投入,不愿意分等级销售,抓不住销售时机,大半年甚至一年的辛苦劳动,收获却不如人意。都是汗水一样地流,却因为技术含量的差别而收获不同。不是只要劳动了就可以有收获,回报与汗水不一定成正比,与有技术含量的汗水能成正比。所以,振兴乡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技术支持和观念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学习离不开勤奋。这些年勤奋的学生都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曾经有一个男生,宿舍、餐厅、教室三点一线,从晨读到晚自习一直勤奋着。这三条线都是跑着的,同学们都喊他跑男,高考成绩不错,但不是班里最好的。这已经很好了,有的学生很勤奋,成绩却不理想。经常思考这种情况,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方法不当,二是假勤奋。第一种往往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目标定位过高,急躁和蛮干,我常称这种为苦大仇深型学习。由于过于执着,找不到思路和学习的兴趣点。第二种假学习情况,常见的就是以为成绩和学习时间、刷题量成正比,认为只要时间用上了,题目刷多了就可以了。像跑男,时间抓得紧,方法肯定也得当才能取得较理想成绩。用蛮力也好,假学习也罢,在实质上都没有进行有效学习和深度学习,对学习没有用上真功夫。
关于勤是否能补拙进行反思之后,还是坚持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勤不必定补拙,但懒一定补不了拙。你且勤,且提高勤的技术含量,你的勤指定能补你的拙。坚持勤奋,坚持有技术含量和思维含量地勤奋。
生活啊,生活,除了勤奋,我还能给你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