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感兴趣的是:天才面临的困境,小丑和奥本海默都是如此。
奥本海默的困境是,科学力量是不是会毁掉地球。这是只有一等一的天才独有的困境,普通人连村子里的事儿都不想。
茫茫宇宙之中,只有两种力,一是引力,恒星和行星之间的就是引力。二是原子间的强作用力。刘慈欣在三体里描写的“水滴”,就是打破了“强作用力”。
原子和原子之间,有着大量的空隙,它们被强力捆在一起。
原子间的强引力如果被释放出来,就是原子弹 atomic boom。裂变反应由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在实验室先发现,奥本海默看到新闻报道后,立刻与数学家合作,计算链式反应是否会把地球的大气层烧掉。
在核试验开始前一天,马特达蒙走出帐篷时,回头对奥本海默嘱咐:尽量不要把大气层毁了。说的就是这个梗。
由于没有先例,探索中的物理学家只能相信数学家们计算出来的结果。后来就有了在新墨西哥州的Trinity,“三位一体”盒实验。
天才困境引导了奥本海默的转变,诺兰呈现这个转变是在伊拉莫斯的庆功宴,奥本海默演讲时,他看着下面的听众,产生了幻觉,似乎那些兴奋不已的科学家们,正在承受原子弹爆炸的炙烤。
会场外,一个年轻人正在呕吐,这是盒辐射的典型特征。
从这一天起,诺兰开始了争取“和平”的努力,他认为要在不同阵营分享原子能的技术,以便各国都知道可怕的后果。也就是说,他主张公开。
但是政客比科学家更现实,这就是“麦卡锡主义”,整个漂亮国都歇斯底里的迫害科学家,抓间谍甚至把卓别林都逮起来了。由于奥本海默的光环太大,他们无法撼动,就设计了一个“听证会”,来毁掉他的声望。
奥本海默和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为人间引来火种,却承受了太多苦难,好在百姓们没有忘记,他在大学的研究院担任了几年院长。直到1963年获得“费米奖”。(奥本 1904-1967)
这就是诺兰表达的,责任之于天才,是不是一个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