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并且应当学习的一项人生课题。
01、 修行境界不同,所处世界亦不同
不知你是否听过以下的说法?洗厕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刷牙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厨房可以变成一座禅修堂。你是否觉得这些说法很荒谬?
也许你会问:洗厕所难道不是一件很累人很讨厌的家务吗?刷牙难道不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常的习惯吗?厨房难道不就是一个可以煮饭菜充满了油烟味的地方吗?
答案,可以是“是”,也可以是“不是”。何种答案,只取决于你,以及你如何看待一个问题和一件事情。
因为,每个人如何看待一件事情,本就不同。用不同的心态去看待,也许就会看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比如,在这位作家看来,他就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是修行,就算洗厕所,也可以很快乐。
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然而,当你知道他是谁,以及他的经历,就不会觉得他的想法有多奇怪了。
当他还是一个小沙弥的时候,因为寺庙里没有厕所,里面的一百号人都要跑到山上去。没有卫生纸,要用干的香蕉皮替代,否则只能用一些树叶。因此,当他可以在使用厕所的时候,觉得洗厕所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他就是曾被马丁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一行禅师。
他不仅是当今世界上一位伟大的心灵导师,还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禅宗僧人。他传播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传递正念生活之道,并宣扬非暴力的和平理念。
上面的这个故事,是他在《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的成就事业》这本书中,提到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让一行禅师领悟到,即使洗厕所,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为有厕所洗,意味着有厕所用。
《周易·系辞上》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谓,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已。”
我们常说见仁见智,就是来源于此。也就是说,每个人看到的,都只是看到他所知道的世界的那部分。因此,修行的境界不同,看到的自然,也就是不一样的世界。
修行的不同境界,也如同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修行的境界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就不同,所处的世界,也是不同的。修行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修行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修行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却已不是,那山和那水。
02、 人生处处是修行,一切皆快乐之源
一行禅师说,“任何一件家务活都是一次修习这样的觉知与感恩之心的机会。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有厨房,有厨灶,有可供烹调、可以滋养我们的食物,因此做饭也成了快乐的源泉。”
快乐从来无法到外在找寻,因为它只存在于一个人的内心。当一个人快乐的时候,做任何事都是快乐的。他如果做一件事情不快乐,必然是因为他的内心不快乐。
看这本书前,我觉得,做家务很累,打扫房间很辛苦。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做家务这件事,也是修行的一种形式。它让我意识到,我处在自己的家中,我可以通过“做家务”这件事,感谢家带给我的一切享受。它让我意识到,我经常忽略的,自己拥有的一切重要的东西。它提醒我要快乐,且行且珍惜。
修行,可以让一个人保持自己内心的觉知,觉察到内心的快乐。带着这份觉知的快乐,去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觉得快乐。当一个人内心充满快乐,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快乐之源,这也是修行的真谛所在。
03、 重新定义和理解,无处不在的修行
对我而言,这本书并非只是单纯的告诉我们,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修行。更重要的是,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修行”二字。
百度上对“修行”二字的解释如下:修行是指具有自我意识的客观存在为了实现自主进化这一目的而主动对自身施加的一系列约束的总称。真正想要修行,必须具备三个因素。第一个,健康的身体,第二个,健康的心理。第三个,灵性被开发出来。
这个解释,似乎并不是太好理解。我原本也以为,修行是一件只有出家之人才会做的事情,但是看完这本书,我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
一行禅师在书中记录了很多简单质朴,却又充满智慧,让人怦然心动的话语,也让我看到修行更高的境界。比如,一行禅师会用一些仪式,来开启并面对每一个新的一天。
苏醒后,我看见蓝天。双手合十,心怀感恩。
清晨醒来,微笑,又是全新的二十四小时。我发愿全然活在每一秒,并以慈悲之眼观一切有情。
静坐,微笑。新的一天破晓。我立愿深入正念地生活。
我明白了,只要一个人身心灵健康,就可以开始修行。我意识到,修行是一件无处不在、无时不可的事情。太阳升起,可以是修行的开始,太阳落下,并不意味着修行的结束。
每一天清晨醒来,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这提醒我们一个事实:我们还活着。这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却又往往很容易被我们忽略。尤其是,当我们习惯了被闹钟叫醒的时候,我们醒来的瞬间,很多时候并不是愉快的。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修行,去调整自己的内在觉知。我们才会意识到,每一天的活着,都是值得感恩的。
修行,与时间和空间无关,只与自己有关。只要生命存在的时刻,就是修行存在的时刻。只要保有觉知,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行。修行提醒我们时刻保持感恩,提醒我们要活在当下。
04、已识修行真面目,只缘身在正念中
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可转化为正念的修行,无论是刷牙、洗碟、行走、饮食还是工作。正念无时无处不可修,无论你在家,还是在万分忙乱的工作日,都可以是修习的机会。——一行禅师
一行禅师把正念的修行,渗透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是真正热衷于修行之人。
所以,他能够从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领悟出人生的真谛,意识到正念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行禅师认为:“我们的私人生活和职业工作是一体的。如果我们没有能力保持正念,并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都投入完全的专注,这会让我们付出个人生活和职业的双重代价。想要了解我们在工作中的状态,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家庭和家庭生活。”
一行禅师让我明白:人生随时随地都是修行。修行最重要的是,自己心中有“正念”,会让你看到自己身体里的“心”与“灵”,心怀更多的觉知和感恩,拥有更多的快乐。
写在最后:每个人的“救世主”,只有自己
在疫情期间一位“网红”患者,通过“教科书版”的自救,救了自己一家四口的生命。
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即使是普通人,在任何时候保持正念,坚持修身养性,都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康;坚持修行,就能让心灵足够的强大。
最终,才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在关键时刻,发挥出重大的作用,最终成为自己和家人最强大的保护伞。
所谓修行,主要修的就是念,更确切的说,是正念。拥有正念之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保持修行之心。
学会正念修行,可以让身心灵更加健康,可以让人一生保持在当下的觉知当中,对人生怀有一份感恩之心,就会生活的更加快乐,也更有力量。
我病毒让我们担心受怕,不敢出门,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与此同时,它也给了一个机会,让我们正视自己和身边一切人事物的关系。
唯有此时,我们才会意识到,我们只有保持正念,认真修行,关注自己的身心灵健康,我们才能够自救,甚至救人,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
相信这次疫情之后,我们也会变得更加强大。然而,无论疫情何时过去,我们坚持修行,才是关键。
(我是sinly,喜欢阅读和思考,热爱读书和学习,如果我的文字让您有所启发,欢迎点赞和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