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和一位朋友谈起孩子的教育,说到父亲的参与教育,朋友竟忍不住唏嘘不已,连连疾呼:“丧偶式教育怎么能教育好孩子?”
丧偶式育儿,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长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边,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如早出晚归、子女很难见面、无语言交流等)。
其实,朋友是言过其实了,孩子缺失爸爸的陪伴,是很遗憾,但是低质量的陪伴,还不如没有的好。设想,一个爸爸抱着手机陪孩子写作业,效果如何?一个不停接打电话的爸爸,如何静心陪孩子读书?社会压力大,爸爸们繁忙到无暇陪伴孩子,妈妈也不要总是怨天尤人,孩子是我们自己十月怀胎的生出来的,想想为他(她)吃的苦,为他(她)翻的胃,想想看到孩子第一次微笑时的心情,想想听到孩子第一次叫妈妈时的惊喜,想想看到孩子第一次走路的兴奋,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她)每天都再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就不要因为孩子暂时的错误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也不要迁怒爸爸不管不问。
妈妈照旧能养育出健康、优秀的孩子。
古今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都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 孟子三岁就没了父亲,跟着母亲生活,在母亲的教育和培养下,经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著名的教子经历,终于成就一代圣人。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英雄人物,父亲早逝,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育下,立下“精忠报国”的宏愿。
被称为万师之表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三岁丧父,母亲颜氏带着他在别人的冷眼下艰难的过活,终成一代圣人。
中国思想家、文学家胡适,也是母亲一手带大的,母亲身上的很多优秀品质,胡适受益终生。
做一个积极、勤奋、善于自省的妈妈。
妈妈,虽被称为半边天,但仍能够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要想撑起这片蓝天,妈妈就需要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教育孩子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任重而道远,在日新月异的科技社会下,不学习的妈妈会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束手无策。抱怨,只是代表妈妈无能为力,聪明的妈妈都是积极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学习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反省。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曾国藩每日必做日课即是“自省”,圣人尚且如此,我们普通人更要时时自我反省,惩前毖后,规避失误发扬长处。
老人说,一个好女人,幸福三代人!足见妈妈在家庭的地位何等殊耀?妈妈积极学习,就会养育出积极学习的孩子,妈妈宽容,就会教育出宽容的孩子。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亲的忙碌,让妈妈成为的当仁不让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继承更多的是妈妈品质。
为了孩子,让我们放下抱怨,积极阳光地去生活,我们瘦弱的肩膀依然可为孩子撑起一片灿烂、明媚的前程。
学做一个借力求助的妈妈
当今社会,妈妈身兼数职,常常会感到分身乏术,教育孩子力不从心。我们可以用减法方式来释放压力。一个人默默承担所有的压力,是很坚强,但是结果就不尽人意了,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
学会求助,事半功倍。
孩子的饮食起居,妈妈可以求助爷爷奶奶。当爷爷奶奶做的饭孩子不爱吃时,妈妈要和爷爷奶奶保持一个立场,不要忘记,我们小时候也都是粗茶淡饭养大的。爷爷奶奶如有不当,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要明白,他们是义务来给你帮忙的,而不是应该应分的。
妈妈还要学会向老师求助。古代,家长把孩子托付给老师,说你这边好好管教,该打打、该骂骂,就当您的孩子一样处理。孩子挨了戒尺,回家家长知道了,还要再次惩罚,认为孩子们太淘气了,不打是不行的。
但在当今社会,这种教育理念是不对的。不要说去体罚学生,哪怕是对学生言语上过于严重,家长可能都会不愿意。毕竟自己就这一个娃。有的是两个家庭,六口人才有这么一个后代,肯定是很在意的。老师,你是来教书的,你是来教育的,不是来管教的。所以在这种前提下,老师也对孩子的错误也只是说服教育而已。可是,树苗上的分枝,不用利斧,如何剔除?所以,妈妈要做这把利斧,要常和老师沟通,询问孩子的点滴表现,及时配合老师修正孩子的缺点,避免“千里之堤”隐藏“蚁穴”。和老师及时沟通,还能准确了解孩子知识的漏洞,及时查漏补缺。学过的知识能灵活运用,孩子学习有自信,就会良性循环下去。
孩子是我们手心里的宝,他们没有任何选择权利地降生在你身边,既然将他们带来了,就要无怨无悔地给孩子负责。生活的相互扶持,不只是和爱人,还有孩子。最美的时光,就是长情的陪伴,你陪伴孩子成长,孩子陪伴你变老,精彩和幸福自会慕你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