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让我们写读后感,那我就写咯,今天开一个新的读书感系列,我就不按规矩出牌,我就随便写自己想写的,反正你也不看我那么多人写的,我怎么想就怎么写。
傲娇o(´^`)o
整理好心情看正文☞
导言说,这篇小说通过爱情悲剧,深刻的指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追求个性解放的过程中有着不可避免的软弱性和动摇性,也揭示了社会解放是个性解放的前提。放于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社会动乱背景之下这段感情是可以从社会角度解读,可是我却很想只停留在感情表面。
很少看到鲁迅有描写爱情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描写很朦胧、很美、很诗意,是那种很细腻的笔调去书写细节来展示的涓生和子君之间的感情及其变化。特别是那段表白求婚的描写,我想这是真的经历过的人才会知道的心理视角吧,把表白者的紧张忘却与被表白者的惊喜刻苦铭心对比描写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后面的温习和补习,以及子君回忆起时情不自禁的微笑,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涓生瞧见这笑的时心中的幸福,点点滴滴都是两个人之间浓浓的爱意。(读到这里的时候,鲁迅那种严肃的批判者形象似乎多了一分温情,或许在生活中的他也有温和的一面吧?)
为了走到一起,他们背叛了一切和家庭闹开,冲出家庭而结合,寻觅到了应对的爱情与幸福。“揭去了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确是隔阂,即所谓真的隔膜了。”一语就已经概括后文的碰撞和分离,真是有多甜蜜就有多痛苦,前文感受到的那份温馨一转眼就戛然而止,伴随着子君的死,心仿佛就凝住了一般,让人窒息和惋惜。可是着结果,又是谁的错?怪涓生的心意动摇,还是不懂事的任性?或者是怪子君的柔弱和脆弱?在外人的不理解、拮据经济的压力和内在的隔阂、不解、变化之下两个人的感情渐渐变得飘摇,终于迎来了最后压死骆驼的稻草---涓生所谓的“真实”。文末涓生的惋惜、懊悔之情在不断的抒情、重复的文字、悲伤的意像中肆意,加上与前文温馨的描写更是让人叹惋。
读到这里,想到这里,写到这里,我似乎明白导言所说的“社会解放是个性解放的前提”了。两个人的爱情悲剧,不仅仅在与两个人的性格,更多的是社会对他们的不包容,不包容彼此的结合、不包容彼此的挣扎、不包容他们的结果,让涓生原本失去子君的失落更深一层次的加深,或许这加深,社会的不包容才是真正的悲剧吧。
上传中,请稍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