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一个设计师的线下交流活动,叫做“设计师转型之路”,参与的基本都是想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的设计师。然而我恰恰相反,我是想转型成为设计师的程序员。
参加这个活动的目的,当然是想认识更多的设计师朋友,了解这个行业。在参加之前,我可谓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我不知道设计师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到底是面临着怎样的苦恼才会选择去转型,我害怕他们的一些发言会不会打消我成为设计师的念头(这两周来,我还没有被任何一个困难所动摇过,一直在努力学习提升技能)。
活动结束后,我舒缓了一口气。他们所有转型的理由,都没有说服我。
活动主讲人是从设计师转型到了产品经理,他让我们在转行前,要为自己四个问题“驱动我的是什么”“想逃避的,会变好吗”“我能接受转型后的转变吗”“我愿意放弃这些好处吗”。这四个问题不光是针对设计师,对任何想要转型的朋友都很受用。我也扪心自问了自己这四个问题,并都能一一作答。
主讲人说她之所以转型做产品经理,是因为她更愿意去主导一个产品的周期,而不局限于简单的画图。事实上,我觉得在择业这件事上,很大程度上是跟冰山底层的元素有关,你的动机、性格、价值观,你把这些弄明白了,你想完成转型也就不难了。
活动组织人是从设计师转型到了市场策划,根据我对他的观察和他的发言,我觉得也符合冰山理论模型,他是一个善于组织活动,带领大家一起讨论的人,市场策划更符合他的需求。
很多设计师朋友也分享了他们对于行业的看法,谈了身为设计师的各种问题。其实我觉得问题不大,很多东西一件不局限于设计师本身了,很多工作都有这样的问题。
比如加班,在深圳的互联网公司哪个不加班,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特点,但我反对无效的加班,你要让你的努力得以变现。
比如撕逼,撕逼是个不文雅的说法,我更愿意称为沟通,这个能力不重要吗,这是职场必不可少的技能。
比如成长,有人觉得公司就自己一个设计师,或者没有设计总监带,不利于成长,但我相信,利用好庞大的互联网,能让你找到归属。
比如边缘,我觉得没有人甘心身处边缘,如果你想要为设计师正名,就要主动付出,而不是一味的等待分配任务。
……
当然,大家的分享都很真诚,让我看到每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不易。人生很艰难,我是一个理性乐观派,我相信解决办法总比问题多,祝我们都能被世界善待。
我不喜欢整体和枯燥的代码打交道,能有空间让我完成对美的追求,我觉得能做设计师真的是一件特幸福的事了,哪怕每天加班到11点,哪怕工资低,哪怕边缘化……
我想成为设计师,内在于这件事本身,而不在于任何功利性的需求,这份职业能完成我在动机层面对匠人之心的诉求。
像我这种性格的人,要么不干,要么就拼命的干,一旦找着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儿,便会全力以赴,力争上游。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这是灵魂深处的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