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社会中的自我(二)
第40页,自我与文化:西方文化中的心理学假定,定义你的可能自我并相信你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会使你的生活富足,当人们经历过富裕、地位改变、城市化和大众传媒后,个人主义开始迅速发展起来;而亚洲、非洲和中南美地区的本土文化则把集体主义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即个人要服从集体,并据此来定义自我。尽管存在很多个体和亚文化差异,研究者们还是继续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文化变量进行研究。
我认为集体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错,但是如果由于讲求集体主义而过度忽略个人的价值或者压制个人的独特性,就是需要人们多加思考的地方了。
想起了我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都非常好,按照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点,我似乎应该做过班长或者学习委员什么的,但是,我从来没当过班干部。原因只有一个:我太爱说话,不太遵守纪律。记得初中的时候,老师安排班长坐在最后一排,上自习的时候拿一个小本本记录班里有谁不遵守纪律随便说话,记得有一次自习课,班长的小本本上记了一条:张立新回头讲话共11次。现在同学聚会时说起来,觉得特别好玩,笑得大家肚子疼。
又想起了我们小时候学习的英雄少年赖宁。他牺牲的时候只有15岁,为了扑灭突发山火,为了保护电视和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为了保护集体财产,在烈火中奋战五个小时后遇难。赖宁死后成为全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现在想来,令人痛心。我们应该更提倡尊重生命,在集体主义和生命发生冲突的时候,生命更重要。
认识个体独立性,尊重个体的特点,是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视的地方。孩子考大学的时候要让他自己选择自己的最爱,而不是父母认为将来当医生工作好就让孩子考医学院、将来开公司挣钱多就考商学院等等。我儿子中学的时候理科很好,但是他喜欢音乐,我们就尊重他让他考了音乐学院,后来他又感觉想学哲学和社会课学,自己又费尽周折改上了社会科学。这些经历本身就是他的财富,就是他成长的过程。尊重他的选择,这是我们做父母的最智慧的选择。
现在我给学生上课会给他们比较多的自由。早上第一节课,有的学生没来得及吃早饭,我允许他们在课堂上边听课边吃饭。讲课时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提出来。有一个男生特别好学特别聪明,他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目不转睛的盯着我讲课,感觉他的思路好像是走在我讲课的前面,一旦我有什么口误或者逻辑上的错误,他立刻就能察觉并且指出来。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不管他大学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就业,不管他将来的路怎样去走,相信他都会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现在社会上,亲子教育的问题很多,焦虑的父母很多,我想,父母没有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体独特性,可能是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别人家孩子”这个概念的产生就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