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1964年12月21日,这个日子永远记在了张吉生的心里,因为这一天是他的人生旅程的坐标原点。从这一天起,他已经是中国解放军19军第57师x团x营x连x排x班的一名光荣的战士了。从这天起,他已经和养他育他的那个叫做石对头的山村划开了距离,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上的距离,贫穷饥饿让年轻的张吉生不再留恋自己的家乡,如果说吉生的生活就是坐标轴,原点的左边都是吉生不愿回忆的苦难岁月,那原点的右边才是吉生向往的生活,张吉生唯求未来的日子像坐标轴的右向一直无限美好扩大下去......
刚到部队,张吉生被分配到建筑工程兵八连,训练强度非常之高,每天还有定额的土石方工程要挖、运。只是这对年轻的他并不算什么,何况每天早上一个玉米面的窝窝头,中午和晚上各一个馒头,半碗菜,虽然并不能完全填饱吉生的肚皮,但这比起当兵前的日子不知有多美!
那些日子里,他早起晚睡。早起,他在上早操前洗衣服,不只是洗自己的衣服,还偷偷帮班长和战士洗衣服。晚睡,班里的大小劳动,他总抢先干,偷偷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加班干活……班长和战友们都很奇怪,是谁做了好事不留名?张吉生不愿意承认,他只是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写着:像雷锋同志学习,像英雄人物看齐!
只是每天劳动消耗太多,又是年轻力壮的年纪,张吉生越来越感到饥饿。这是入伍以后让吉生感到难以忍受的一件事。都说穷有穷办法,后来张吉生发现了一个好办法:每次吃饭的时候,在最后碗里还有点菜末的时候,在食堂的桌子上找到酱油瓶,晃动倒到碗里,然后加上满满的一碗开水,飘点油花的酱油汤下到肚子里,饥饿得到了缓解......这个办法不错,帮他熬过一个个下午到晚饭时间……
其实部队每月发给战士六元的生活津贴,家境条件好的战士用这些钱自己买了零食吃,有时不够花还可以从父母那边要着花。而张吉生不能,他每月只花一元钱,买点牙膏等必须的生活用品,剩下五元攒着,到年底十二个月积攒下来六十元寄回家里。因为他知道这钱对一个家意味着什么,父母和弟弟都在等着自己的这六十元钱。
攒钱比起出生入死其实只是一桩小事情。虽然张吉生是和平时期士兵。没有作战,没有大炮,但却有炸药。
那一次,张吉生和战友接到部队命令,抢修隧道。接班那天,刚巧赶上需要使用炸药炸掉一块两三吨重的石头,一次炸药用过后,石头纹丝不动,第二次又去点炸药,可是却是个哑炮,半天也没有响起来......
战士们没人敢去查看,吉生主动申请去看,班长不放心,派王磊协助他。两人小心翼翼地进到隧道里,一点点去排查危险,王磊发现炸药是因为石头边滴下来的水滴淹灭了燃烧的炸药芯子,他得意忘形,嚷着告诉张吉生发现问题了,却没发现头顶的石头也是因为那处漏水的缝隙,石头已经松动,正咔哧咔哧地发出声响,眼看就要掉到王磊身上 ,张吉生一把把王磊扯到一边,石头带着沙子石子滚了下来,石子和沙子把两人埋了大半个身子......
当石头落稳之后,张吉生和王磊从沙子队里爬出来,两个人吓得一头冷汗。王磊:谢谢吉生救命,多亏吉生福大命大,而且救了他。张吉生不敢声响,死里逃生的滋味有些复杂.......
入伍八个月后张吉生凭借出色的表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十个月后又被提拔当了副班长,他所在的班里,班长提升刚离开,吉生副班长代班长领导全班,正常一个班有12人。因为缺班长,他们班只有11人,但是他带领的一个班完成任务顶过两个班,创全年第一.......
1966春天的时候,部队接受任务,准备移往西北加强边防建设,修筑工事,防止苏军入侵。部队进行拉练,从栖霞北固镇出发,到潍坊火车站,步行几百里,背着自带的弹药箱工程用具三四十斤,步行前进,三天吃在野外睡在棚里,一整天下来两脚全是血泡,晚上,把它捅破,第二天照常行军。一路上,战士们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满满的豪情壮志。张吉生是班长,不仅要背着个人的工具,还要帮助老弱的战士背行李,每到一个地方,要仔细打算,安排班里的战士休息扎帐篷,然后去和上级领导汇报接受新任务。他把一切事情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