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是我们的第三站。走之前的那个班,跟同事聊到五一去哪里玩儿,她给我推荐了眉山,本来也就是闲聊,可我们当时所在的遂宁离眉山还真是不远,而且邱老板朋友圈发现一个熟人刚好在晒眉山的美食,那不是巧了嘛,妥妥的诱惑力啊,素人朋友圈也可以打广告了,于是我们的第三站就敲定了。
眉山的人文景点当推“三苏祠”了,而我们定的酒店刚好就在它的旁边,虽然是绕了一个大圈才到达正门口,但直线距离仅一墙之隔。邱老板说我们这次酒店定的好,离“三苏”如此之近,不得沾点灵气嘛!她说这话的时候,回头意味深长地看了看他家左老板,还有左老板身旁的俩儿子,哈哈,这“三左”,至少人数是齐的。
还是同样的问题,没有讲解,建筑旁边的旁白介绍也少,所以也只能瞻仰瞻仰。“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南宋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年在原址基础上模拟重建,是历代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左叔叔说得太对了,现在能看到清朝重建的建筑,都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从偏门进的,走了好久才到正宅,苏家这高门大户,在这繁华地段有这样一套大宅院,还是能看出当年其风光的样子。花园里小桥、流水、游鱼、长廊、绿植,真有些江南水乡的样子,难怪苏轼的诗都非常的诗情画意,一度让我误认为他是江浙一带的人。路过“洗砚池”,老公有些兴奋,让孩子们背起了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还真是有那么点怀古的感觉,后来一查,原来,此“洗砚池”非彼“洗砚池”也。
正宅旁有一棵荔枝树,细看介绍后,才知道原来是有典故的。苏东坡在《寄蔡子华》中写道:“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枝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这首诗追忆了苏东坡当年离家时,在故宅与友人种植荔枝树的情境,这是苏东坡的乡愁。而当年的荔枝树早已老死,唯有老树根在展馆陈列,现在这颗荔枝树是在2007年重新引进的并栽在“苏宅丹荔”原址。
然后,我又有了疑问。四川眉山能种荔枝吗?苏轼已经给了我们答案—“荔子已丹吾发白”,苏东坡的这棵荔枝树不仅种活了,还结出了荔枝。嘿嘿,这也算刷新了我的认知。更神奇的是,在原址重新引进的荔枝树,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居然也活了,而且从2009年开始挂果,2017年首次出现了大面积挂果,如今每年荔枝枝头都硕果累累。没想到,地处眉山的三苏祠居然如此适合荔枝生长。
有了这个“荔枝树”的典故,感觉这次的“三苏祠”还是有点意思了,人文景观还是得有文化底蕴衬托啊。孩子们游了三苏祠,洗了“苏宅古井”的水,好歹也沾上点灵气吧,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