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命不好吗?
认命就可以舒舒服服,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种种菜,养养猪,还可以看看书,喝喝红酒。
为什么不呢?
一个叫亨利·查理尔的男人偏偏说不。
20世纪30年代,亨利·查理尔被指控盗窃和谋杀,被判终身监禁。
他觉得自己是被冤枉的,所以决定越狱,用自己的方式夺回自由。
足足9年的监狱生涯,他足足尝试了8次越狱。
其中一次本来是成功的,他逃到了哥伦比亚的森林里,在一个原始村庄定居,还结了婚……
但地域文化差异还是让他觉得不自在,于是就决定出去,一出去就被抓回了噩梦般的法属圭亚那监狱。
一次又一次,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逃跑,让他有了“地表最强逃犯”的称号。
1969年,他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写成了自传体小说,很快就成了一本畅销书,引起轰动。
次年,法国终于宣布他是无罪的。近40年的冤屈终于洗刷。
又过3年,根据他的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巴比龙》上映。
多年后,他的经历和电影,都成为了一种传奇。
电影用影像呈现了亨利·查理尔9年牢狱生活的恶劣艰苦。
最早的越狱电影起源于50年代末,到那时候二战结束,社会复苏,就算是监狱,生活条件也是改进了不少。
所以故事背景放在30年代的《巴比龙》,要比多数的越狱片要艰难。
也区别于一般的越狱片,现实素材给予了《巴比龙》强大的真实感。
如果事先看过许多越狱题材,一开始十有八九会以为,男主角巴比没有急于行动,是因为他要观察圭亚那监狱监狱的弱点。
就像《金蝉脱壳》里说的越狱三要素。
熟悉布局;
摸清规律;
内外援手。
在进入监狱之前,他就找好了援手。
因造假币被捕的路易斯·德加,找不到历史上是否有原型,反正就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很多囚犯也知道这件事,又听说他把钱藏在肚子里,所以难免会有人想要谋财害命。
体型较为健壮的巴比以保护德加为条件,希望德加能为他的越狱提供帮助。两人建立合作关系,看起来是不是像极了《金蝉脱壳》里的史泰龙和施瓦辛格。
饰演巴比和德加的演员组合,可不比史泰龙和施瓦辛格逊色。
史蒂夫·麦奎因,六七十年代的好莱坞顶级硬汉巨星,早在《巴比龙》的10年之前,他就演过另一部越狱片《大逃亡》。18年后的翻拍版本《胜利大逃亡》,史泰龙成为了主演之一。
扮演巴比时,史蒂夫·麦奎因展现的更多是精神上的硬朗。为了超越他,2017年的翻拍版本,查理·汉纳姆借用了贝尔的暴瘦技能,以演绎出巴比两年关禁闭兼惨遭伙食减半的经历。
达斯汀·霍夫曼,当之无愧的演技之神。
《雨人》演精神障碍患者;
《克莱默夫妇》演结了婚的普通白领;
《毕业生》演刚大学毕业的社会青年;
基本是演什么像什么,两届奥斯卡影帝便是他的实力认证。
他饰演的德加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斯文人,说话的方式,神情动作都被赋予了强烈的个人特色。
这么说吧,在达斯汀·霍夫曼的其他所有作品中,几乎找不到任何德加的影子。
德加和巴比一文一武,他们的组合有别于史泰龙和施瓦辛格。
越狱的方式也截然不同。
巴比没有急于行动,是因为他根本没机会。他也不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只需要有德加这个移动钱包,然后找到一个可以合作的人,贿赂他就行了。
一般越狱片,越狱行动往往是高潮部分。
《巴比龙》在第一幕就开始了越狱行动,放在70年代,这剧情节奏是很快的了。
当然他也不可能这么快越狱成功。
刚进监狱的时候伏笔其实就埋下了。
第一次越狱,罚独居房两年;
第二次,再罚五年。
第一次越狱,巴比不知道独居房是什么概念,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第二次越狱,在独居房差点就饿成精神病的巴比,仍然“不知悔改”,那就体现出他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了。
整部电影他是讲述他屡败屡战的不屈意志,不成功越狱,誓不罢休。
别人是用技术在越狱;
他是用生命在越狱。
很多评论说这部电影是关于自由的。
巴比活生生就是“不自由,宁勿死”的典型体现。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巴比龙》的经典程度恐怕要大打折扣。因为类似主题的电影实在是太多了。
或许是看多了自由相关的电影,不由自主地也联想到了自由。
只是点睛之笔的一句台词是,“你犯了作为人类最可怕的罪,我指控你,浪费生命!”
这是在巴比梦里出现的场景。意味着这是他对自己的一种谴责。
既然主题是自由,那剧本为什么不直接写,犯了不自由的罪?
估计是因为,最核心的还不是自由。
而是生命。
剧本专门设置了德加这么一个男二号,仅仅是为了给巴比的越狱提供帮助?
到最后两个人都两鬓斑白的时候,原因就比较明显了。
德加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相比巴比的越狱想法,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种的菜。
巴比仍然不屈服。
哪怕他已经白发苍苍,看上去已经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认命不好吗?
认命就可以舒舒服服,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种种菜,养养猪,还可以看看书,喝喝红酒。
德加是巴比的一个反面。大多数人都会像德加一样,愿望没办法实现,就不去做了。认命做一个平庸的人,每天有吃的有喝的,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为什么要认命?
明明你还有一条命可以用。
如果不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朝着自己设立的方向前进,无异于是在虚度生命。
浪费生命,就是在犯罪。
犯了罪,就要坐牢。
得不到想要的生活,不就是另一种牢笼。
与其说巴比在追求自由,不如说他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他是不认命的代表。
他纵身一跃,用行动证明,只要还活着,就没有任何借口认命。
也难怪有人会觉得《巴比龙》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伟大。
究竟哪一部才是史上最佳越狱电影,见仁见智。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论真实感,真实程度,《巴比龙》要更胜一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