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迎来日更的第17天。
尽管每天生活很疲惫,一不小心就丧失热情,但是一触及写文时那些带感的每一帧画面,一回望这段时间坚持走来的每一个瞬间,一念及一切才刚开始不久,那些轻言放弃的念头也就随之而消失了。
一切如常,我每天更新的依旧是关于《论语》语句的品读,并且打算往后将进行到底,直到学习结束。
近来因为时常翻阅过去所写文章,还有每天接触新知识的缘故,内心又有了一些小小的思考,故而仍旧想结合所学,提笔留下这篇文章,铭记于心,以勉励和提醒每个时期的自己。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想必每个人早早就知晓,烂熟于心。
每天更新的作用在哪里呢?我想大抵便是温故知新了。
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因为温故知新,就是一场在反思中学习的过程。
日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日复一日的反思里摸索着前行。
在孔子那个年代,孔子授学教给学生知识,该如何内化应用呢?
就是需要自己把日复一日的东西慢慢酝酿和琢磨,用所学知识和日常经验,参透出新东西来。
通过学习,我所接触到的温故有以下三种结果:
1、温故而不得:温习旧知识很久都没法知道是什么意思。
2、温故而有所感:温故后,开悟出了其中的一些道理来。
3、温故而知新:琢磨过去的知识时,发现可以和新想法相互印证,有新的应用。
把以上三种结果引申到我们日常更文上来,再细细回忆自己写文章的过程,就会发现每种都有可能经历,而第三种就是最大的作用。
我们每天都在写文章,每个人都有自己正在写的领域。
有散文,有小说,有诗歌,有干货文,有观点文,有热点文,有个人读书心得,有日常生活记录……
内心最渴求的,或许就是每天都有一点进步:可能是字数,可能是文风,可能是词汇应用,可能是句式表达,可能是主题选择……
然后,以此来提升写作水平,写出优质文章,提高展现量,阅读量,最终获得一定的收益。
但或许刚开始,你会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应该改进的方式是什么?这是你第一层焦虑和困惑。
不过不要担心,万事开头难,最开始的状态就是焦虑和困惑都会被放到最大化,这时你可以尽量稳住心态,允许自己带着这些困惑慢慢地走,一直继续精进,给自己一些时间打磨,久而久之,这些东西会潜移默化地进入到你的意识中来。
有了这些连接后,你就会步入有所感有所认识的新台阶,所有东西都停留在你的大脑,然后逐渐地内化了,这时你就步入了第二层。
等到时间的尺度拉得足够长了,就会深刻地体会到,自己不仅吃透了原来的知识,还有了新理解,能开创出别样的东西,发掘出新的意义,应用出新的花样来,也就到达了这心心念念的第三层。
以上过程,可用《洋葱阅读法》中的一个形象表达来形容,分别是:“咦?”“哈!”“嗯!
“咦?”指的是某个知识好像有点难,不太明白。
“哈!”的意思是让我们茅塞顿开、质量非常高的内容。
“嗯!”指的是某个有道理的内容,值得我们继续深入了解一下。
反思之中,变化之后,眼神变得更敏锐,心思变得更细腻,你会焕然一新,一切都在向前发展,比如:
写诗歌,文笔更优美了,情感更丰富了,意境更动人了。
写生活记录,内容更具体了,表述更有共鸣了。
写观点文,思路更清晰了,案例更丰富了,论证更有说服力了。
写小说,主题更突出了,人物形象更饱满了,语言表达更流畅了,个人写作特色更鲜明了。
写热点文,切入更有深度了,信息价值更高了,选题更有独特性了。
写读书笔记,结构更明显了,陈述更老练了,总结更有深度了。
……
我研读《论语》,目前写的是读书感悟,可能有时品读有偏差,甚至可能会有错误,但深刻感觉到的,就是发现自己的认知越来越丰富,理解愈来愈深刻,能够从原有的知识中感悟出自己的新东西来,也能够从“书本学”过渡到“生活用”去了。
每天都有意无意地反思推敲过去的东西,可能短期内望不见进步在哪里,但时间拉得足够长了,放眼回望,一切都是有力的证明。
不信翻翻过去了许久的文章,与现在的对比一看,有没有让自己眼前一亮呢?有没有想一改往日所写的冲动呢?有没有觉得,自己以前怎么是这样写的呢?
日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日复一日的反思,知己不足,逐步改进,才能越过这段旅程里的每道难关,实现自己最终的愿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写作路上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