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明朝亡于流寇,还是厂卫?

明朝亡于流寇,还是厂卫?

作者: 长草的崔老湿 | 来源:发表于2018-09-08 16:38 被阅读19次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一时间可谓风光无限。回首往昔,谁能料想一个父母双亡的穷屌丝竟然能这般的草根逆袭,从跟着郭子兴造反起家,到击败张士诚、陈友谅等各路劲敌,称吴王,继而推翻元朝,最终将蒙古统治者驱回塞北,一扫中原沦陷、南宋灭亡以来汉人饱受欺压的屈辱。

    当老大的自然不必多说,手下的那些武将功臣各个欣喜若狂,犹如今天的股份制公司上市,多年的创业拼搏终于收获累累硕果,于是各位股东加官进爵,衣锦还乡,购房置地,殊不知朱元璋已经悄悄将屠刀指向了自家人,功臣们的脖颈上不禁寒意阵阵、惶惶不可终日。

    朱元璋是位卓越的政治家,嗜杀并非他的本性,维护皇权的统治才是他的终极目的。功臣的骄恣跋扈逐渐让他忍无可忍,淮西集团的逐渐做大已经严重威胁到朱家王朝,于是朱元璋乾纲独断,设立锦衣卫这个秘密侦缉组织,罗织罪名,炮制大案,沉重打击功臣集团。自李善长之后胡惟庸、徐达、刘基等大批功臣皆死于非命,无数人牵连被杀,一个胡蓝党案四万人身首异处,更不必说连坐八万冤魂的空印案和郭桓案,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大兴文字狱打击文人和地主阶层。通过一系列的整治,功臣集团几乎被消灭,所幸者不过汤和、李景隆、郭英等寥寥数人,终于朱元璋集相权、皇权于一身,专制独裁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

    感觉屁股坐稳了,朱元璋心知肚明这种秘密警察制度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毅然在自己晚年废除锦衣卫,同时出于对内官太监和外戚的警惕,设立了严格的制度约束,可惜没多久都让自己的儿子朱棣给破坏殆尽了。

    朱棣自知皇位来历不正,急于要掩人耳目。外朝阁臣皆不可信,唯有内廷这些依附于皇帝的阉人才是对自己忠心不二的奴才,于是东厂、西厂、内行厂先后成立。“厂卫”,这个给后世影视剧贡献无数灵感的封建机构,从十四世纪起一直延续到十七世纪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前夜。

    明朝的太监有名的如数家珍,自然缘于厂卫的飞扬跋扈,它的神秘性在于游离于法律之外,由皇权独掌。凡入诏狱者,被残酷用刑,屈打成招。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更是登峰造极,人称九千岁,下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四十孙”等一众走狗,祸乱朝廷,几乎掏空了明朝的基石。明末流寇四起,满清入关,厂卫随着明朝的覆灭而一并灰飞烟灭。

    明朝之亡,实为封建王朝的宿命使之然。官场贪污腐败,土地兼并,农民流离失所,铤而走险,掀起王朝末期的农民起义。由此而见,厂卫制度不过是王朝腐化堕落的推波助澜的工具罢了,纵使没有宦官为祸的满清王朝,其寿数也不到300年。归根结底,封建制度的局限性、家天下的专制统治无法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农业经济的局限性势必会引起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激化,最终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要靠被压迫阶级的一次次翻天覆地的革命来颠覆。


    读吴晗的《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颇有种手不释卷的感觉。吴晗作为研究明朝的大家,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早些年读过他的《朱元璋传》,觉得是本了解朱元璋、洞悉明朝政治生态的佳作。这本《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延续历史研究者严谨的风格,史料详尽,内容严谨,可以说是很好的一本了解明代厂卫制度的专著。

    本书从厂卫制度建立之前到明朝灭亡共分为五章,每章围绕一个主题,前后呼应。

    第一章“厂卫之前,恐怖气氛初漏端倪”主要讲述朱元璋建国后如何通过政治手段加强中央集权,开启锦衣卫辅佐皇权的序幕。

    第二章“皇帝私人侦探机关的设立”则着重论述厂卫制度的起源、组成和弊端,揭开厂卫的神秘面纱。

    第三章“锦衣卫:参与大屠杀的帮凶”列举朱元璋时期数个由锦衣卫参与的大案要案,讲述锦衣卫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们是如何帮助朱元璋建立起强大的独裁皇权的。

    第四章“东西厂:明代的宦官专权”,则重点讲述建立东厂之后宦官在明朝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是如何敲响了明朝的丧钟。

    第五章“明朝亡于流寇,还是厂卫?”讲述太监、士绅以及官吏是如何掏空了明朝的根基?流寇又是如何兴起、推翻明朝的?对于本章所提的这个问题作者其实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留给了读者去思考,但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难得出结论,明朝是亡于自身机制的问题:厂卫制度腐其内,流寇烂其外。大厦将倾,无力回天,即使明朝躲过此劫,但终究逃不出封建王朝轮回的冥冥定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亡于流寇,还是厂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ql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