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下古人饮食的规矩:
规矩篇:
食饐而餲,鱼馁肉败,不食
不新鲜,不吃!
色恶,不食
颜色不好看,不吃!
臭恶,不食
味不好,不吃 !
失饪不食
厨师做的不好,不吃!
割不正,不食
切不好,不吃 !
不得其酱,不食
酱配错了,不吃!
食无酱不食
没有酱?不吃!
沽酒市脯,不食
街上沽的酒,买的肉,不吃!
席不正不坐
骨头要摆在左侧,肉在右侧;上鱼时,若是烧鱼,鱼尾冲着客人;冬季鱼肚向着客人右侧,夏季鱼脊向着客人右侧(方便右手取食)。
我们这边现在,在饭桌上,鱼头不能对人。
看到这些,感觉古人活的好认真。下面我们再看先秦的食俗。
平民很少有机会吃到肉,《国语》有对饮食上森严等级的记录“大夫以上食肉,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孟子说“鸡豚狗彘之数,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恐怕只是描绘愿景。所以《左传·曹刿论战》里提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代表一个阶层。饮食制度划分社会地位和角色,尊卑、君臣、长幼,形成从食物成本、坐席位置、进餐次序等区分对待的规则仪式,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到今天仍然在发挥影响力。
《礼记》提供的平民食单,足以佐证:
(事父母姑舅)饘酏、酒醴、芼羹、菽麦、蕡稻、黍粱、秫唯所欲,枣、栗、饴、蜜以甘之,堇、荁、枌、榆、免、槁、薧滫以滑之,脂膏以膏之。
这段文字列举了一大串寻常人家,儿媳侍奉父母姑舅的饮食,包括:粥、酒、野菜汤、豆类和麦、高粱糖、堇菜和荁菜、榆钱、油脂,唯独没有肉。能沾点荤菜边儿的,只是将动物脂肪融化了浇在菜上吃,仅此而已。
烹调
先秦食材加工办法,主要有:
脯(风干) 、菹(果蔬腌制)、脍(细切,通常生吃)、醢(制成酱)、鲍(腌鱼)
煮、煎(着重于收汁,凡有汁而干谓之煎)、熬、炰(蒸)、烤(燔)、炙(烤而烟熏)、炮(用泥或者别的什么裹起来烤)。
食材
五谷稻、黍、稷、麦、豆。
蔬菜:葵、藿、薤、葱、韭、薇、荇菜。
家禽:马牛羊猪狗鸡
水果:桃,橘子、梨、枣、梅子、杏、桑葚、荔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