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推荐
我记忆中的秦腔

我记忆中的秦腔

作者: 8840e9502fb3 | 来源:发表于2019-07-30 10:55 被阅读15次
我记忆中的秦腔

在我的记忆中,当我还没学会走路的时候,就被母亲抱在怀里,参加村里的秦腔自乐班,听她唱“秦腔”。

母亲是个戏迷,同时也是位旦角,她拿手的戏有《三娘教子》、《五典坡》、《赶坡》、《铡美案》等。

我记忆中的秦腔

每年正月初五和十五是最热闹的,村东头和西头,都有一座庙。正月初五村西头有庙会,母亲登台唱戏那是少不了的。我也沾她的光,每次都能凑到台上,搬个凳子和打梆子、敲锣鼓扁鼓、拉板胡二胡的自乐班成员在一起,台下的小伙伴们特别羡慕我。
那时候,经常听母亲唱,我也能跟着唱上几句,虽然唱不完整,但装腔作势的样子是有的。

正月十五,我们要在村东头庙前的那条河放河灯,祈求来年平安。当晚,来放河灯的人特别的多。而戏台子就搭在庙前面,放完河灯,村里的人基本上都要凑上前来观看。有的是家里的老人提前拿着凳子,天还没黑早早的就来到台下占位子,就把放河灯的事情交给了年轻人。

我记忆中的秦腔

这一晚上,从别的地方赶过来卖东西的商贩特别多,从戏台前面马路的两侧,一直摆到村头的桥头前面。而这些商贩也特别会做生意,他们一般早晨就提前过来了,大白天小娃娃们兜里的那些压岁钱则都使劲儿的往出蹦。

最让人可恨的就是那个,拉一个橡皮球,在一个扳子上,板子的最顶端有一颗固定的钉子,板子的下面有5块,10块,20块,50块,100块五个格子,若球进入,就可以得到相应的钱。每次摊主,事先示范,我们看着球都可以轻松的进入,然而我们5块一次,10块两次,几乎没有一次中的。我试了两次,就彻底放弃了。

发小大头可是一位不认输的主,在买了20块钱的,感觉不甘心,一下头热,前后玩了20次, 100块钱就这样没了。后来才知道,那个橡胶球里有铁,老板的衣服袖子,和裤子里面都装着吸铁石,这种情况下我们把球弄进格子,绝对是不可能的。从那儿以后,就再也不玩这个了。

我记忆中的秦腔

晚上放完河灯,我们都会来到戏台下面。这一天我就不敢去台上,我妈给我说有当晚的戏有《铡美案》,听说有包公,我就害怕,索性就和小伙伴们拥挤在台下。

村里的老人,每年最兴奋开心的估计这是这个时候。而台上的戏,小伙伴们觉得听起来特别的吵,内容基本上是听了上一句,就不想听下一句了。而我不同,我更喜欢听我母亲唱的,因为听起来特别的亲切。

我记忆中的秦腔

我妈的戏友,孙老汉,他是位老生(胡子生)他唱的就是包公,平时我见他就害怕,光头,大眼睛,花花脸,大嗓子,这就是我对他的印象。

台上,如果那个角,唱的好,村里人会给披红,这是一件看起来非常光荣的事情,好比考试拿了奖状一样。母亲就是一位村里人非常认可的好旦角,特别是她唱郭明霞饰演王宝钏的《赶坡》。

“军爷!
军爷讲话真见浅,
你把我宝钏下眼观。
我的父在朝为官宦,
所生下三花无一男。”

板胡和梆子以及扁鼓相间相错的声响,听着词曲,让人阵阵心跳。在锣鼓梆子扁鼓板胡二胡交织的旋律中,母亲字正腔圆、发音收韵、朴实深沉的唱腔风格,得到了台下阵阵掌声。

而如今,村里人再也看不到母亲唱戏了,我也听不见母亲的声音了。因为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今已有三年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记忆中的秦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eg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