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爸晨运回来,带回了一大叠报纸,看着就挺沉的。平时我爸根本就不会买报纸什么的,今天为什么突然带了这么多报纸回来。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就凑过去问个究竟。我爸就跟我细说这些报纸的由来:原来他早上晨运回来时路过公交站遇到了一个正在卖报纸的智力残障人士,出于可怜和热心,周边的人也多多少少会凑过去买他的报纸,我爸看他可怜就上去买报纸,拿了一份报纸后给了他20块让他不用找钱了。但是那个智力残障人士却坚决不同意,硬是要找钱给我爸,我爸揪不过他就拿了20份报纸回来了。
“我就看他可怜所以才给他多一点钱,为什么感觉他会这么反感呢?”回来后,我爸坐在家里沙发上和我讨论这个事情。其实,在这个事情上面,我认为这只是他自己想要得到尊重,这也是大家所应该清楚的,他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值得每一个人尊重。
就业权是残疾人该享受到的法定权利。无论《残疾人保障法》还是《残疾人就业条例》,无论《就业促进法》还是《劳动合同法》,均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法制保障。但据统计,我国8500万残疾人中,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高达3200万,但能就业的并不多。
而在这个基础上,心智残疾的残疾人现状就更加不容乐观了。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口普查显示,心智障碍者是所有残疾人中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之一,实际就业率还不到5%,多数智力残疾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家庭承担,成年后如何融入社会一直是令人忧虑的问题。
现在帮扶残疾人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一项工作,社会上对于残疾人的歧视已经越来越少。人们平时在路上如果遇到残疾人多多少少都会帮助一下,我觉得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
但是,渐渐地,这种帮助就变了味,变成了单纯的可怜他们。有时候对弱势群体的过分可怜,也是一种变相的歧视。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名智力残障人士在那里买报纸,你是觉得他很可怜还是你真正需要这一份报纸才会买下他的报纸;当你在路上遇到一名盲人在那里唱歌卖艺,你给他一些打赏,你是觉得他很可怜还是因为你真的觉得他的歌声十分动听;当你发起一个轻松筹,用来帮助一名残疾人,你真心的觉得他需要帮助是不是建立在你觉得他很可怜的基础上。往往人们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对他们的可怜。这根本就是一种优势群体站在高姿态的位置上看待弱势群体的体现。
帮助残疾人是中华传统美德,在《礼记·礼运》中写道: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这其中: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写的就是: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是的,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帮助残疾人,社会也在不断帮扶残疾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怎么样类型的帮助?难道真的像之前所说的那样,可怜他,帮助他?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他们来说,尊重他们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我们需要的不是用可怜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当我们因为可怜而帮助他们时,他们的自尊心往往就会收到打击。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这就是他们值得尊重的地方。当你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用平等的眼光看他们,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而不是自己被可怜。
在这里我们说一个“喜憨儿洗车店”的例子,一个“喜憨儿”的父亲曹军,他在深圳组织创办了“喜憨儿洗车中心”,让喜憨儿也能融入社会,自力更生。其实按照现在社会对于残疾人的关爱程度,一些“轻松筹”等公益渠道完全可以在经济上面帮助到“喜憨儿”他们,但是为什么还要创办这么一个“喜憨儿洗车中心”?曹军接受采访时表示说:“过去我们一说到喜憨儿,总是说他们的缺点,很多喜憨儿因此被关在家里,走不出去,他自己痛苦,家人也难受。我们要扬长避短,把他们的优点挖掘出来,让他们能走出家门,通过劳动融入社会,不再是负担,活得更有尊严。”是的,总结起来,“喜憨儿”们也是值得尊重的,他们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这里,我呼吁大家,个人也好社会也好,帮助残障人士,摒弃以前的那种带有可怜色彩的行为,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尽力为他们创造平等的条件,为他们自力更生,赢得尊重打下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