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是指从零岁就开始的教育。有些人对此懵懵然,有些人觉得孩子就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不应该被学习束缚。还有人觉得很重要,那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到底有多大影响?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理解一下。
以一个橡树为例,如果说这棵树理想的生长状态是30米高,就意味着这棵树最高可能会长到30米。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在理想状态下进行的。理想状态下能长到30米高的橡树,实际上因大自然中很多不可测的原因很难长到30米高,一般只能长到12米至15米。如果生长环境很差就只能长到6米至9米。相反,如果生长环境良好又对其上足肥料,精心培育,这颗橡树就可以长到18米至21米高,有时甚至长到24米,26米。
同样的道理,我们假设孩子的理想能力最后能达到100分,那就意味着他具有100分的潜力。若任其自由发展,他的潜在能力也许只能发挥出两三成,最后只能具有二三十分的能力。但如果我们哪怕把一半的精力用在孩子身上,细心发掘引导,孩子真的就可以成为具有60分,70分,甚至80分,90分能力的人,也就是说他的潜在能力可以发挥出六七成甚至八九成。
早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个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但是,孩子潜能的发展遵循着一种绝不可逆的递减规律。
就像小鸡“追附母鸡的能力”的发展期是孵出后四天左右,如果在这短短的四天内得不到发展,小鸡就会永远丧失掉这种能力。
小狗“将剩余食物埋在土里的能力”的发展期也是固定的,这时如果让小狗待在无法掩埋食物的房间里,它就永远学不会如何掩埋剩余的食物了。
人也一样。生下来具有100分潜能的孩子,如果从刚一出生就开始对他进行合理的教育,坚持下去,他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才开始教育,即便是公认为很优秀的教育,他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他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了。也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孩子最终所能发挥出来的潜能就越少,这就是潜能递减规律。
所以早期教育重不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钢琴应该从5岁开始学,小提琴从3岁开始学最好,学习外语的最佳时间是在孩子10岁以前。孩子与生俱来的潜能宝藏,若不在特定的时间加以开发,就会一一湮灭。
1914年,哈佛大学招收了好几个少年天才。其中一个名叫威廉,他一岁半接受启蒙教育,3岁能用母语流利的读写,5岁时看到家里的骨骼标本发生兴趣,开始学习生理学,不久后就在执业医师考试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6岁上小学,8岁上中学,11岁进入哈佛大学。
还有一个是自小就有点痴呆的威特,在他父亲“教育孩子应该从婴儿时期开始”信念指导下,小威特八九岁时就熟练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6种语言,并擅长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特别是数学。9岁那年他考入莱比锡大学,不满14岁就发表了自己的数学论文,并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歌德也是2岁多一点就开始接受早期教育,到5岁就会使用德语阅读和书写。22时就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杰作。
他们都是因为接受了有效的早期教育而使潜能最大的发掘了出来。
除了天生的傻子外,在智力方面人生下来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感受光线,观看外面的世界,倾听声音的来源等功能都是在出生之后受到外界刺激才开始的。所以即使父母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孩子也不可能一出生就能说英语。人所有的能力都是从出生之后才开始发展的,这是大脑发展的规律。上学以后有的孩子成绩优秀,有的孩子却成绩平平,其实都是因为孩子们的大脑得到开发的程度不同所致。
只是教育不是盲目的灌输,只有那些合乎科学规律的早期教育才能真正开启孩子的智力之门。下面有几条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
1.孩子觉得文字有趣才会主动去记忆。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否则孩子会觉得记忆文字是件很苦的事。
2.孩子觉得学习是快乐的,才让他学习。愉快学习,游戏中学习。如果让孩子感到厌烦,这种教育方式就无法持久。
3.在孩子还想学更多的时候结束。这样更容易培养出孩子渴望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和教师的手里,但更重要的其实是在家长手里。所以我们为人父母,不仅仅是生下了他,更应该为了孩子的未来而负责,更加重视早期教育。因为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