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忽然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虽然建成,但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
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依然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
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
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这样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
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
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楔的办法加以扶正。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鲁班的解释让工匠大为惊叹,他们明白了鲁班扶正宝塔的方法和原理。这个方法简单而又巧妙,让塔重新直立起来。工匠们对鲁班的聪明才智深感敬佩,纷纷向他表示感谢。
果然,鲁班的方法奏效了,宝塔稳如泰山地屹立在姑苏城中。人们纷纷前来观赏这座史无前例的宝塔,赞叹鲁班的才华和智慧。
鲁班的事迹也传遍了吴国,他成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名匠。他为吴国修建了许多精美的建筑,使得吴国的建筑文化闻名于世。人们赞美他的技艺和智慧,他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荣誉。
鲁班的人生不仅仅是一段传奇,更是对才华和智慧的最好诠释。他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宝塔倾斜的问题,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名声,也得到了人们的赞誉与尊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才华和智慧是无价的。正因为有了鲁班的聪明才智,他才能够成功扶正宝塔,解决了一桩难题。人们常说:“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人。”鲁班的才华弥足珍贵,正是因为他的才华,他才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而巧妙的决策。
同时,这个故事也强调了坚持不懈的努力。鲁班在面对困难时,没有放弃,他利用他的智慧,一块一块地打木楔,最终达到了扶正宝塔的目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努力,克服困难,所要达到的目标都会变得如期实现。
鲁班的故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可以借鉴鲁班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相信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勇往直前,最终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鲁班用他的聪明才智扶正了倾斜的宝塔,成为了吴国的传奇人物。他的智慧和勇气激励着人们,留下了他的故事和智慧,直到现在还被人们传颂着。
《鲁班扶正宝塔》这个故事用朴实的文笔和精彩的叙述,展示了聪明才智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的力量。这个故事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成为了鼓舞人们的力量之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