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会发现,最近不怎么发关于设计的内容了,为什么呢?
准确来说是关于视觉的内容发的越来越少了,以至于连公众号的名字都改了,设计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其实大多数人对与设计的理解都还停留在视觉的层面上;
一些刚做设计的新人,每天都会去看一些排版知识、色彩知识等,这是没错的,因为这是设计师必备的基础能力,这是硬功夫;
可我为什么不再关注这一块了呢,或者说为何我不在给大家发这些方面的内容了呢?因为我觉得没必要了,这些基础的技能等到你需要的时候搜索一下一筐一筐的,而且大多数这样工具属性层面的指导大家看完就忘了,或者没看完就放到收藏夹里,试问,有谁经常翻看收藏夹呢?
其实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做,是思考的高度决定了为何这么去设计,设计关注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那只是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而已;
也可能和我自己的职业定位有关,以前定位为视觉设计,经常看一些视觉的东西,这个效果做多么漂亮,那个效果多么炫丽....现在不会了,现在感兴趣的是用户画像、用户研究、用户思维等等;
经常去看的书或者文章都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做事方面的,因为知道自己缺少这部分的知识,知道自己需要提高的方向在哪里;越来越觉得自己需要吸收的、需要了解的、需要掌握的还有很多很多;
很喜欢听吴军老师《谷歌方法论》,开阔了眼界、打开思维,也许有人会有不同的意见,那么我们可能站的高度不一样,我们都没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很喜欢下面这句话,分享给大家:
“未来的设计师们不仅提升设计技艺,而且要永远保持思维是一种变化的状态。“好的设计师就像小孩子一样充满好奇和渴望。专业的设计之外,还必须是学生、听众、观察者,或者是一个网络营销高手,这样才能产生属于未来的、影响未来的设计。而这样的设计师才能给顾客带来最好的设计。”他还指出,设计师把自己变成顾客,而且是要求最高的顾客。必须要理解要求高的顾客到底有什么需求,设计的东西会如何影响他们,因为设计不仅是漂亮的设计,而且是有效的设计。”——普罗集团创始人Martin Kessler
思维上的高度才是真正的高度,会各种软件,各种高级的效果展示,如果没有思考为何这样做,永远都是花架子、纸老虎;
最近也发生很多事,从前两周去了趟外地历经四天“惊奇”之旅,到安全回来,中间虽说不算凶险,但是心理上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也让我对人对事对自己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从房子到期房东收回房子,到现在暂住在青年旅舍,认识了一群97的可爱朋友们,他们大多数都是在这边实习的学生,正努力在北京打出一片天;有时候晚上躺在客厅的帐篷里,想着当年我大三时怎么没有这样的觉悟呢?自己现在都已经是大叔级别的了,再不努力就要被他们拍在沙滩上了;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你永远也无法预知未来你会做什么;大学时宅在宿舍学软件,几乎没怎么出去旅游过,当时励志成为一名动画导演,后来命运选择了让我来做设计,到现在选择做交互、做产品,虽然现在可能连入门都算不上,可是自己选了路,就要一直走下去啊;未来谁也说不好,可目前就是这样啊;有空还是多走出去看看吧,虽然互联网人有两个属性叫加班和宅在家;
最后想说,有空的时候就多出去走吧,不要整天宅在家刷剧,刷剧的人永远都不会成为剧中人;
祝大家新年快乐、猪事顺利!
我和朋友做了一款小程序理论坞 · 打造属于你自己的理论库 ;有很多关于交互的术语、心理学、管理学的定律和理论,微信扫描下面小程序码快速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