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面面观简友广场成长励志
懒得思考的人就如同行走肉

懒得思考的人就如同行走肉

作者: 一凡亲子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9-07-22 10:32 被阅读3次

    一,带着思想前行的路才格外有意义。不懂思考的人,只会一错再错。

    人生在世,会经历很多事情,不懂思考就不会进步,只有不断思考的人,才会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17世纪60年代,牛顿被自家庄园的苹果砸中了脑门,善于思考的他顿时来了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有人说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但谁能否认牛顿为万有引力所作的思考呢?

    在一所私塾学校,一位老先生正讲授《大学章句》,忽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噼里啪啦一连串提了十几个问题,老先生一下子被问得无言以对。

    这名爱动脑筋,敢于质疑的小孩后来在天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学科都有深入研究,成为一代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名字叫戴震。

    有人问哲学家:“你每天思考,但你的思想看不见、摸不着,你能让我们感受到你思想的重量吗?”

    “当然可以。”哲学家说。

    为了证明自己的思想是有重量的,哲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他让自己平躺在跷跷板那样的天平上,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哲学家思考时,天平竟向着他脑部的那端倾斜。

    哲学家说,当一个人思考时,智慧、快乐、成功以及真理都会向他倾斜。

    那人觉得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便去请教一位科学家。

    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

    当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脑子就要供应更多的血液,从而增加了脑部的重量,跷跷板自然也就向大脑的那端倾斜。

    思考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它可以海阔天空浮想联翩,也可以钻进牛角尖里转不过弯来。

    思维定式的泥潭是思维的自闭,思维跳不出来,思想也就见不得阳光。

    有位富商为避战乱,化装成百姓,将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藏在一把旧雨伞的伞柄里带回乡野老家。

    不料,途中在一个村庄歇息时雨伞不翼而飞。

    此时,富商没有慌忙,静下心来作了一番细察之后,发现随身携带的包裹依然完好无损,因此断定拿雨伞之人不是掌握伞柄秘密的专业盗贼,而是当地爱占小便宜的一介乡民。

    他于是决定在当地租住下来,做换伞生意:以旧换新,一文不添。果然,那把魂牵梦萦的旧伞很快送上门来了。

    富商的名画失而复得,靠的不是“急”,而是“智”,而这“智”则完全来自于冷静之后的“慢”思考。

    人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要训练他的大脑,在大脑里面装东西,使大脑有思考的能力,要使我们的大脑能够起飞。

    其实这种起飞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当你看到抽象的东西的时候,你应该尽量使它变得具体,

    反过来说,当你看到具体的东西的时候,你应该尽量使它变得抽象。

    让我们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独立的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许真正的聪明就在于,不自作聪明。

    二,决定你能走多远的,是你的思考能力

    01.请停止低水平勤奋的表演

    美团王兴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乍听这话有些令人费解,但仔细联想社会上一些现象,就能体会到这句话令人震撼之处。

    但凡出现新闻事件,只会被各种反转的观点调动情绪牵着走,丧失了自己的主见;

    终日忙忙碌碌,喊着“累成狗”、“被掏空”,却没有任何推进,只不过是一场低水平勤奋的表演,更多的人死于放弃思考。

    王兴的这句话毫不留情地戳破了我们为掩饰这一点而做种种无用功的假象。

    然而,人生最终的价值不只在于生存,而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

    02

    四个思考坏习惯

    日本作家船川淳志在《思考力决定竞争力》一书中很形象地用“思考关机”来形容这种放弃思考的行为。

    思考关机是指,一想到思考太麻烦,就想也不想,或一味依赖别人去想,主动让自己的头脑处于关机状态。

    即使有所思考,也是扭曲、偏颇的,与关机无异。因为思考方式不对,所做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船川淳志指出,我们普遍存在四个思考的坏习惯:

    ①思考放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受到“标准答案”的限制,而不去思考其他可能性。

    例如说,开会讨论时,如果第一个人先回答了,之后大家的思考方向很可能就会一致。

    因此,每出现一个答案就会引起一些思考放弃。

    ②思考依赖,对权威的依赖、对团体的依赖、对名词的依赖、对经验的依赖,都有可能引起思考放弃。

    ③思考扭曲,在组合前提、事实、印象、个人经验等思考元素时发生扭曲,陷入思考的陷阱。一个典型的表现是刻板印象。

    ④思考偏颇,在某个领域可以做到逻辑分明,但稍微换个领域,思考力就急剧下降。

    对此,不同领域、职业的人需要多进行交流,以促进思考。

    03

    如何培养思考力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告诉我们: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代替。

    要改变我们头脑的四个思考坏习惯,就要培养另一些习惯来代替。

    船川淳志提到自己有三个刻意养成的习惯:

    认真投入事务的习惯

    指的是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

    学习的习惯

    强调的是学习的方式,不仅要反复练习,也要及时反馈。

    彻底思考的习惯

    彻底思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彻底思考的习惯,船川淳志提到了几个做法:

    ①提高自我认知力:认识你自己,了解自己的思考习惯,跳出思维陷阱。

    ②习惯思考看不见的问题:看到水面之下冰山的部分。

    我们看不到的部分远远比能看到的部分多。

    因此,凡事多问三个问题:why?So what?What if?

    ③速度与坚持:用“三秒规则”要求自己。

    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思考对方的发言内容,并做出反应。

    多花时间并不意味着思考可以深入,瞬间抓住问题的关键,清晰表达,并做出准确判断,思考才能事半功倍。

    坚持则是指,对于那些重大的课题,要沉下心花3天、3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思考。

    习惯比才能更重要,大竞争时代是思考力的时代,只有培养有效的思考习惯,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

    04

    两种思考模式

    思考力,就是思维的动力,把基础的元素,在自己脑中组合起来的力量。

    常用的组合方式有两种:创造性思考和验证性思考。

    创造性思考指的是创造新事物或新的模式。

    人类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释放创造力的表达。

    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冥想、呼吸法都是激发脑力的方法,找到适合你的方法,并有意识地积累平时的想法。

    验证性思考指的是用逻辑思考,一边分辨真伪,一边推论。

    根据某心理学教授的说法,验证性思考包括:对问题密切观察;关于逻辑式探讨或推论方法的知识;适用这些方法的技术。

    提升验证性思考的逻辑力,可以运用两个技巧:

    ①运用因果关系三原则,这能让你避免逻辑混乱。

    时间上的顺序:原因一定比结果更早发生;

    共同变化关系:两者一定有相关,一边改变,另一边也会改变;

    排除第三变量:原因以外的因素不会造成影响。

    ②掌握集合环: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例如,描述葡萄的条件有:葡萄是水果,里面有种子,可以吃,集合环如下:

    创造性模式强,虽然有想法但缺乏稳当性;验证性模式强,容易缺乏自己的点子。

    因此,不仅要有自己比较拿手的思维模式,也要强化自己不擅长的模式,平衡左右脑,才能激发思考力。

    05

    思考的三种执行技能

    如果仅仅只有思考力,而没有沟通能力、动员别人做事的能力以及执行力,也无法获得真正的生存。

    因此,在具体执行思考时,还需要掌握这三个功能:分类、整合、替换。

    ①分类

    回顾历史,学问的进步都是由“分类”开始的,比如西方亚里士多德对学科的分类,东方阴阳五行的分类。

    要理解一件事,抓住工作的要领,也要从“分析事物中包含的要素”开始。

    分类的原则是不遗漏、不重复。也就是麦肯锡原则MECE强调的“彼此独立,互无遗漏”。

    分类有三个步骤:

    在进行分析时,注意两个维度:定量要素与定性要素。

    定量要素可以用数值来分析,用数字来表示。

    例如验证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检验的方法有:

    收益性:销售额毛利率、销售额本期收益率

    成长性:销售额成长率、本期收益成长率

    综合实力:ROE(股东权益报酬率)、ROA(总权益报酬率)

    定性要素则很难用数值表示,但也可以借助一定的框架。

    例如,分析产品为什么卖不出去,可以运用营销上的4P理论:

    Product,产品

    Price,价格

    Promotion,推广

    Place,流通、渠道

    ②整合

    整合就是把分类好的东西加上关联性,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具体操作时,可将问题结构化、明确化,确认形成原因的要素、要因,以及因果关系,然后缩小范围,也就是“显著化”。

    因此要不停地问“why”、“so what”。

    整合的主要方法有两种:框架金字塔与矩阵。

    金字塔原理,是最常用的方法。

    越到金字塔下方,就越要选出抽象度低、具体性高的因素。

    矩阵,通常都是选取两条独立轴,分成4个象限分析。

    在选取矩阵的两个轴的时候,要充分涵盖所选课题,用MECE原则检查是否重复。

    下面是两个模型:

    ③替换

    替换是为了更清楚地“验证”与“传达”。

    替换的内容有模型、公式、图表、寓言,也可以是前提、条件等。

    替换的表达方式有隐喻和类推。

    隐喻是指当我们把A看成了B,B就有了隐喻。

    类推则是一边替换一边重新组合思考。是A:B=C:D的比例。

    熟练运用这两种思考模式和三个执行思考的技能,才能真正提升思考力。

    最后,每一个不曾思考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而我们认真思考,不过是想对人生多一些掌控,走得更远。

    懂得事后反思的人,才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成为人生赢家。

    三,碎片化信息面前,如何保持深度思考能力?

    手机的各个APP上总是充满小红点,提醒着我哪里又有新干货待阅:

    “教你如何在互联网转型大潮中成功”、“教你如何比别人活的精彩”、“互联网从业人物必读干货”等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碎片化信息。

    碎片化信息之“过”在于,绝大多数人看过后发现它们对职场和人生规划并没有什么用。

    要想真正把这些碎得不能再碎的信息利用到最佳,我们就要学会对其进行整理和深加工,而这需要我们拥有并保持深度思考的能力。

    保持深度思考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注重对逻辑能力、联想能力和批判能这三种能力的培养。

    1

    培养逻辑能力

    树状分析任务

    要学会深度思考能力,首先要懂得运用逻辑能力。

    逻辑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上班族而言,学会其中一个分支就可以,那就是逻辑能力中的树状分析。

    在艺术史中,早期的设计者麦歇尔就以树状图表达了艺术的视觉形式。后来的作品还有达朗贝尔的《人类知识体系图示》、海克尔的《人类谱系演化树》等。

    笛卡尔这哥们早在17世纪就说过:“哲学就是一棵树,其中形而上学是根,物理学史干,所有其他学科,都是从这一树干中发展出来的树杈。”

    海格尔的《人类谱系演化树》

    这些树的本质就是分类和顺序。我们平常工作所应用的逻辑能力就是如此。

    市面上有一种“学说”很火,就是把任务或者信息分成四个象限。

    但对于大部分初学者而言,直接把这些任务或信息分个主次即可。

    老司机和菜鸟最大的区别就是,当老板下达“一堆”任务工作安排(这些任务工作就好比碎片化信息)之后,老司机会从容悠闲地把任务分个主次,然后再分一个123,主要任务可以理解为树干,次要任务就是主干里的树枝。

    而菜鸟脑海里呈现的却是一团乱麻,紧接着就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除了要对人物进行分类,明白他们的先后顺序也很重要。

    如果很多信息干货之后仍然做不好一件事情,那就不是干货的错,而很可能是你把这些干货的顺序弄错了。

    比如今天看见了A干货,明天看见了C干货,后天你又读到了B干货,结果联思考都没有,直接认为当遇到这个事情的时候,需要先做A—C—B。

    那你可说是白读了这些货。

    2

    学会联想“无关”的能力

    连接碎片信息

    学会联想是保持深度思考能力的第二种方法。

    联想“无关”的能力是一种建立结构的能力。很多碎片化信息看似毫无关系,实际都存在某种联系。

    我们平时要注意的就是把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用思维粘贴起来。

    硅谷是不少人的灵感缪斯,每天输出大量干货。很多人都以为,在硅谷工作的人绝大部分都具有天才工程师的背景。实际上,有一半人都是艺术学院出身的设计师。

    每个人都认为硅谷是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但实际上,设计已经位于这部创新机器的核心。

    喜欢旅行的朋友们一定对Airbnb不陌生。无论你用手机上的App或者是网页,界面是友好又安全的。

    从房东的与客户交流的文本框大小,到按钮位置,再到系统提示用户的方式,每个细节都充满设计师的心思,都是精心打磨出来的作品。

    毕竟Airbnb三位创始人中有两位,都是是在罗德岛设计学院的求学过的设计师。

    艺术与技术看似无关,却悄悄催生着最伟大的产品。

    回归到我们的日常阅读习惯中来:当你正在浏览一个关于艺术品展览的微信推送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可能会跟你的业务、工作、产品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呢?

    或许大部分人都不曾点开过这类推送吧。

    3

    学会批判能力

    挑战权威

    保持深度思考的第三种方法就是学会批判能力(Critical Thinking)。

    它是西方整个学术体系、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版块,康德和黑格尔对此作过详尽的阐述。

    但真正意义上提出“批判思考”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学者Edward Maynard Glaser。

    他认为:批判思考是倾向以审慎的态度思虑议题和解决难题的,它要求对理性进行探索,并对逻辑推理的方法有所认识,并有技巧地运用这个思考方式。

    用简单一句话进行概括就是:“挑战”权威,“质疑”领袖。

    我们对这种能力并不陌生。

    电影里,辩护律师舌战;美国大选时,政客间激烈交锋。那些时候,他们最经常用的手段就是批判,挑战已经成规的教条。

    回到每天我们接收的碎片化信息,很多来自各种“权威”和“意见领袖”。

    但是他们说的一定是对的吗?

    这两年我们经常看见这样的话:创业N大军规,但你从来不怀疑,因为他们成功了。但你不知道的是:成功不可复制,失败有迹可循。

    如果我们仅仅是看到内容的表层,却从来不进行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必定只能人云亦云。没有没有自己的洞见的人,最终只会埋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好的内容从来不缺,但是只有在我们培养好了上述能力、养成了深度思考的习惯后,才能把碎片化却高质量的内容占为己有。

    懒得思考的人就如同行走肉 懒得思考的人就如同行走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懒得思考的人就如同行走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dilctx.html